由五一农场团委创办的“爱心帮扶社”组织在方锐等人的筹备下终于成立起来了。根据医院团支部书记刘燕茹的提议,在郝广生的协调和操办下,“爱心帮扶社”的每个团小组认领了一个病房。方锐又要求每个团小组将自己认领的病房贴上“爱心小屋”标识,并标注认领的团小组名称和负责人。节假日和星期天,团员们都来到病房里,不是打扫卫生,就是给老人洗头洗衣服打开水等。
看见五一农场中学的“爱心帮扶社”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方锐很高兴。她不停地来到医院进行指导着、忙碌着。但随着寒假的来临,方锐在想,如果学校放假了,团委怎样才能继续开展好这项活动呢?这样想着,另一个问题又进入她的思考范围,那就是,五一农场每年都会毕业一批初、高中学生。他们毕业后,有的继续深造,有的踏入社会,基本上不会再回到学校参加这项活动了。如何将这项活动长久地开展下去呢?
方锐在苦苦思索着,她把前些年在大学里的团组织生活又在脑子像电影里过了一遍,仍然没找到可参考的做法。于是,她再次来到五一农场中学,和郝广生商量,共同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方锐刚走到五一农场中学门口,就听见操场上传来阵阵呐喊声,加油声,原来小学生们在上体育课。
方锐放眼望去,只见长长的跑道上,第一棒的小学生们像风一样奔跑起来。他们的每一步都踏得那么坚实有力,一个个小小的身躯里蕴藏着无尽的能量。接力棒在他们之间传递着,如同一首无声的乐章,旋律优美,动人心弦。小观众们的掌声、加油声此起彼伏,像是海浪拍打着岸边,给小选手们带来了无穷的动力。
看到这情景,方锐一下子想起了自己的小学时代的生活,那时自己也参加过这样的比赛。自己从激情四射的钟海涛手中接过第一棒的接力赛至今依然历历在目,那时的自己和钟海涛虽然连什么是情什么是爱都分不清楚,但同在一个分场,同在一个学校,两人像大哥哥和小妹妹那样,自己整天粘着钟海涛,仿佛有了大哥哥的庇护,就有了十足的安全感、幸福感……
“嘟——”,响亮的哨子声立即将方锐从回想中拉回现实。
方锐看到两名小学生像一阵风一样继续向前冲,接力棒很快被另一名小学生接过去后,全力以赴冲刺起来。
看到这情景,方锐灵机一动:对!就像学生们拿着红木棒进行接力赛跑那样,采用接力的方式,即使一届学生毕业了,只要学校还在,年级还在,团组织还在,“爱心帮扶社”就会像一团火,一届接着一届传承下去的。
想到这里,方锐又转身回到团委办公室,立即将自己设想记录下来,并计划将所有基层单位团支部都发动起来,对需要照顾的老人进行造册登记,让“爱心帮扶社”组织扩大到全场各单位,在五一农场全面开展扶老助老活动,让每个单位需要帮助的人都能得到团员青年们的关心和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