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浙江的文物修复协助工作后,腾和晓萱满载着新的经验与成果回到京都考古研究所。然而,还没等他们来得及好好梳理此行收获,便迎来了一个新的重大项目——与国际考古组织合作,共同筹备一场全球性的文化遗产展览,旨在向世界展示各国独特的文化瑰宝,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腾和晓萱作为研究所的骨干力量,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主要筹备工作。他们立即投入到紧张的资料收集与方案策划中。晓萱一边整理各国文化遗产的资料,一边对腾说:“这次展览规模宏大,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我们必须突出每个文化的独特性,同时又要找到它们之间的共通点,让整个展览既有深度又有连贯性。”
腾点头表示认同,“没错,这是个不小的挑战。我们需要与各国团队紧密沟通,确保对每一件展品的文化背景都有准确理解。而且,展览形式也得有所创新,不能只是传统的文物陈列。”
为了更好地推进工作,腾和晓萱组织了一场线上会议,与国际考古组织及各国代表共同商讨展览细节。会上,各国代表纷纷分享了本国准备参展的文物特色和文化亮点。埃及代表介绍了一件古老的法老面具,其精湛工艺和神秘象征意义令人惊叹;希腊代表展示了一尊残缺却依旧优雅的古希腊雕塑,承载着悠久的神话与艺术传统。
腾在会议中发言:“我们计划运用多媒体技术,为每件展品打造专属的数字展示空间,让参观者通过手机或场馆内的设备,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一位欧洲代表提出疑问:“这种数字化展示固然新颖,但如何保证技术的稳定性和兼容性,确保全球观众都能顺利体验?”
晓萱回应道:“我们会与专业的技术团队合作,采用国际通用的技术标准,同时准备多种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并且,在展览前会进行多次测试,确保整个展示系统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