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双方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就合作细节展开了深入讨论。从项目的总体目标,到阶段性规划,再到具体的实施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商讨。
在讨论过程中,腾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提出:“我觉得我们可以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因地制宜地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以作为文物保护的前沿阵地,还能承担起培养专业保护人才的重任,从根本上提高当地的文物保护水平。您觉得这个想法怎么样?”
代表眼睛一亮,连连点头:“这个提议太棒了,腾先生!有了专业的保护基地和人才,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就能更加科学、系统地开展。”
晓萱也紧接着补充道:“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当今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建立一个全面的全球文化遗产数据库。这样一来,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通过网络,便捷地了解和研究这些珍贵遗产,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代表听后,不禁拍手称赞:“晓萱女士,这个想法与我们的项目理念简直不谋而合!有了数字化数据库,文化遗产的传播将更加广泛,影响力也会大大提升。相信在你们二位的参与下,项目必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合作框架逐渐清晰明了。腾和晓萱深刻地意识到,他们即将踏上一段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新征程,肩负起更为重大的使命。这次展览的成功仅仅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未来,他们将坚定不移地在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与交流的广阔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为传承人类文明那璀璨如星的光辉贡献出更多、更强大的力量。
“那关于保护基地的选址,您这边有什么初步的想法吗?”腾问道。
代表思考了一下,说:“我们可以先从文化遗产丰富且保护需求迫切的地区入手,比如一些历史悠久但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