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治下,若何?”
贾诩一连数问,不待李信思虑,直言道:“主公治下吏治清明,政令通达,民众安居…”
“官尽其责,吏使其命,民安其心,如此何惧之有?”
贾诩简略分析其中利弊,专捡好听的忽悠道:“主公以为,鲜卑军力,如何?”
“兵强马壮,人心不齐!”
“大汉军力,如何?”
“军势强盛,将领各异!”
“我军实力,如何?”
“将士用命,调度统一!”
“主场作战,何惧之有?”
这话,贾诩说得还真有点道理,因为鲜卑和现在的朝廷,绝不是铁板一块…
甚至,若无外力干扰,此二者的分裂趋势,不可避免…
贾诩不着痕迹的扫了眼面露振奋的某人,接着道:“鲜卑联军,兵强马壮,人心不齐…”
“大汉军势强盛,将领各异,尾大难调…”
“而我军将士用命,调度统一,此战何惧之有?”
贾诩再问:“主公,大汉财力若何?”
“财大气粗!”
“鲜卑财力,若何?”
“劫掠成性!”
“与主公比,若何?”
说到这里,贾诩不着痕迹道:“我军从南至北,转战千里,得钱粮无计…”
“又征服河套,降伏匈奴,尽得各部三百年底蕴为用…”
“如此,府库殷实,兵强马壮,何惧之有?”
这话,贾诩说的铿锵有力,很有底气,很有信心,很有感染力,让主公更有信心。
若单论底蕴这里面,大汉无疑是最强的,底蕴也是最深厚的,鲜卑人次之,夏军只能靠边站。
但,夏军不是软柿子,与前两者相比,夏军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强。
就是因为三者领袖之间的差别,和连二世之资,刘宏时昏时明,李屠夫枭雄心性。
或许现在的李信还未展现出雄才大略之资,但已经初备穷兵黩武的暴君潜质。
在他的带领下,夏军治下民众或许不富,但军队却极速膨胀壮大…
这是一个初生的,蓬勃向上的,治下拥有八百多万人口,凝聚将士向心力,每时每刻都在持续增强的势力。
如果说大汉是惶惶的夕阳,鲜卑是便是西落的残日,而夏军便是冉冉升起的朝阳,充满生机与活力。
军制上,夏军与鲜卑半斤八两,领军的那些头子,和各部统帅,都是抢掠成性的贼匪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