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宫女忙拉了拉她的衣袖,可那小宫女却忍不住嘟囔:“这学堂也太难熬了,还不如在宫里扫地呢。”
就在这时,老儒的目光扫了过来,戒尺重重地敲在讲台上,声音严厉:“宫中学堂,乃是为了提升你们的修养,怎能如此懈怠?”
小宫女吓得一缩脖子,低下了头。苏梦瑶坐在后排,看在眼里,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忧虑:这学堂虽是好事,但宫人们的底子太薄,若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只怕难以坚持下去。
而与此同时,宫中也传来了新的议论。一些老臣和宫中的权贵们纷纷议论,认为这是“不务正业”,甚至有人暗中使绊子。
“太子殿下,这宫中学堂虽是美意,但宫女太监们本就该安分守己,如今让他们学这些,岂不是乱了规矩?”一位年长的内侍总管找到李昭,语气中满是担忧。
李昭微微一笑,语气坚定:“总管大人,宫中之人,亦是大唐子民。让他们懂得礼仪,知晓进退,岂不是好事?”
内侍总管却摇头道:“殿下有所不知,宫女太监们本就心思单纯,如今让他们学这些,只怕会生出许多非分之想。这宫中的规矩,可不能乱了。”
李昭心中明白,这不过是有人担心宫中学堂会削弱他们的权威,于是借机反对。他深知,这学堂绝不能半途而废。
苏梦瑶也察觉到了这些暗流涌动的阻力。她知道,若不能尽快化解宫人们的抵触情绪,学堂只怕难以继续。于是,她决定亲自参与学堂的教学,以激发宫人们的兴趣。
她知道,宫女们大多喜爱听故事,于是便在课余时间,为大家讲述大唐盛世的典故,或是宫中前辈们的励志事迹。
“你们可知,当年太宗皇帝身边有一位宫女,名叫徐惠。
她出身寒微,却凭借才学与品德,成为一代贤妃。”苏梦瑶轻声细语,引得宫女们听得入神。
“徐惠娘娘是怎么做到的?”一位宫女好奇地问道。
苏梦瑶微微一笑:“她便是凭借这学堂中学来的知识,以才学辅佐君王,以品德赢得尊重。你们如今在学堂中努力,将来也定能成为宫中的栋梁之材。”
宫女们听得心驰神往,眼中满是向往。苏梦瑶见状,心中暗喜,知道她们的心结已解开大半。
然而,就在苏梦瑶努力化解宫女们的抵触情绪时,宫外却传来了一则消息——邻国的使者即将来访,大唐将举办盛大的朝会。
李昭深知,这是一次展示大唐风采的绝佳机会,但宫中学堂的风波若不能平息,只怕会在朝会上闹出笑话。
“爱妃,这学堂之事,必须尽快解决。朝会将至,咱们不能让外人看到宫中的乱象。”李昭忧心忡忡地说道。
苏梦瑶点了点头:“我明白。我会加快进度,让宫女们尽快适应学堂的节奏。同时,我们也要让那些反对者明白,这学堂是为了宫中的长远发展。”
二人对视一眼,心中皆是笃定。他们知道,这宫中学堂的风波,不过是改革之路上的一道小坎。
只要他们齐心协力,定能让这宫中的未来,如他们所愿,迎来真正的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