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客车正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公路疾驰而过。路途中,一座座古老而精巧的水碾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公路两侧,仿佛是大自然特意装点的一串明珠。
这辆客车行驶的公路名为湘川公路,它可是有着重要地位的国道呢,编号 301。此路始建于那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历经岁月沧桑,最终在解放初期扩建完工并成形。
在那个时候,对于湘西地区的交通路网而言,湘川公路可谓是重中之重,堪称当地最出色的公路。
它一路向东延伸,与繁华的常德、长沙紧密相连;而往西,则通向充满魅力的重庆和成都,成为沟通各地的重要纽带。
此刻正值数九寒天,凛冽的寒风如锋利的刀刃一般刮过大地,气温徘徊在零度上下。旅客们瑟缩在车厢内,尽管已经紧闭车窗,但那无孔不入的北风依旧呼啸着从缝隙间钻入,无情地侵袭着他们。
大家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来抵御这刺骨的寒意:有的人用厚厚的围巾将脖子紧紧围住,只露出一双眼睛;有的人则戴上大大的帽子,把整个头部包裹得严严实实;还有些人彼此依偎在一起,互相借助对方的体温来获取一丝温暖。
由于严寒天气的影响,道路上时不时会出现冰冻的情况。好在客车司机经验老到,深知冬季行车的危险,所以在出发之前就未雨绸缪,给汽车加上了一道坚实的安全保障——在四个轮胎上都安装好了防滑链。
当客车在冰面上平稳前行时,那叮叮当当的链条碰撞声仿佛一曲动听的乐章,让乘客们的心稍稍安定下来。毕竟,有了这防滑链的存在,哪怕只是在心理上,也能让人多一份踏实感。
毕竟年轻,血气方刚,张聪冬天并怎么穿棉衣,只在严寒的天气下外出时才穿上那件军大衣。
毫无疑问,今日的他特意换上了那件一年里都难得穿上几回的军大衣。这件军大衣虽然款式略显陈旧,但那深绿色的面料依然散发着一种沉稳而庄重的气息。
紧贴着肌肤,他身着一件由军用物资转为民用的棉绒衫,柔软且温暖。下身搭配的则是一条黑色的卡其布冬裤,虽然看起来有些朴素,却也能抵御冬日的严寒。整体着装虽说略微显得有些单薄,但他心中却洋溢着一股暖意。
时光荏苒,如今已然二十四岁的他,由于家境贫寒,时至今日仍未曾穿过毛衣毛裤。对于他来说,那些色彩鲜艳、质地柔软的毛衣毛裤,简直如同奢侈品同遥不可及。
按理说,他作为工薪阶层,59 元的月工资,这数额其实并不低。然而,生活的重担却无情地压在了他的肩头。除了需要供养年幼的弟弟并供其读书外,家中购买种子、化肥以及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开支也全都依赖于他。
每个月下来,他几乎都是名副其实的“月光族”,根本就没有丝毫可以挥霍享受或是追求奢华的资本。
再看一旁的汪丽,上身穿着当季最为流行的花格子棉衣,内里还套着一套毛衣毛裤,如此的御寒装备可谓相当出色。可即便如此,或许是女性天生更为惧怕寒冷吧,她仍旧觉得寒意未消,不由自主地便靠上了身旁的张聪,希望能从他那里汲取些许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