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成规》
在我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墨守成规”这一成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与一位着名的思想家和军事家——墨子紧密相关。
墨子,名翟,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生活在一个诸侯纷争、战乱频繁的时代,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因此墨子一生都在倡导“兼爱”“非攻”的思想,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墨家学派在当时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其成员不仅擅长哲学思辨,在军事防御等方面也有着卓越的技艺。
当时,楚国是一个实力较强的诸侯国,楚惠王野心勃勃,企图通过武力扩张领土。他重用了一位名叫公输般的能工巧匠,公输般也就是鲁班,他技艺高超,发明创造了许多先进的攻城器械。在楚惠王的支持下,公输般为楚国打造了云梯等威力巨大的攻城武器,楚国准备用这些器械攻打宋国。
消息传到墨子耳中,他心急如焚。宋国是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如果楚国发动战争,宋国必将生灵涂炭。于是,墨子决定亲自前往楚国,阻止这场战争的发生。他日夜兼程,走了十天十夜,从鲁国赶到了楚国的郢都。
墨子见到了公输般,他并没有直接谴责公输般为楚国制造武器,而是先通过巧妙的言辞劝说公输般放弃帮助楚国攻打宋国。他对公输般说:“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般听后很不高兴,他回答道:“吾义固不杀人。”墨子抓住这句话,反问公输般:“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意思是,你崇尚正义,不愿杀一个人,却帮助楚国制造武器去攻打宋国,杀害众多的人,这不能算是明白事理。公输般被墨子说得无言以对,但他表示自己已经答应了楚王,不能反悔。
于是,墨子请求公输般带他去见楚王。见到楚王后,墨子再次阐述了“兼爱”“非攻”的思想,他向楚王指出,攻打宋国是不正义的行为,只会给两国人民带来灾难。然而,楚王并没有被墨子的言辞轻易说服,他认为自己有强大的攻城器械,一定能够攻下宋国。
墨子见劝说无果,便提出要与公输般进行一场模拟攻守的较量。他解下自己的腰带,围成一座城的样子,用一些小木板当作守城的器械,公输般则用他制造的云梯等器械来攻城。公输般使出浑身解数,多次变换攻城的方法,但都被墨子一一化解。公输般的攻城器械用尽了,而墨子的守城方法还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