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秦桧的病情却越来越严重,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在他临死之前,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和王氏在东窗下密谋陷害岳飞的场景不断地在眼前重现。他知道自己的罪行已经无法掩盖,自己的所作所为终究要受到上天的惩罚。
秦桧死后,他的儿子秦熺想要继承他的相位,但遭到了朝廷中其他官员的反对。不久之后,朝廷中的一些大臣开始揭露秦桧生前的种种罪行。人们开始对秦桧陷害岳飞一事进行深入调查,越来越多的真相被公之于众。曾经在东窗下的阴谋再也无法隐藏,“东窗事发”了。
南宋朝廷和百姓对秦桧的罪行感到无比愤怒。人们纷纷要求为岳飞平反昭雪,朝廷也不得不重新审视岳飞一案。在众多正义之士的努力下,岳飞最终被平反,他的名誉得到了恢复。而秦桧则成为了千古罪人,被人们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东窗事发”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下来,它用来形容阴谋败露,自食恶果。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善恶有报的道理,警示人们不要做坏事,不要心存侥幸。秦桧和王氏的故事成为了历史上的反面教材,让后人明白,无论多么巧妙的阴谋,无论多么强大的权势,都无法掩盖真相,无法逃脱正义的审判。
在文化层面,“东窗事发”这个成语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在文学作品、戏曲还是民间传说中,都经常出现这个成语的身影。许多文学作品以秦桧陷害岳飞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善恶终有报的主题。
在戏曲舞台上,有许多关于岳飞和秦桧的剧目,如《岳母刺字》《风波亭》等。这些剧目通过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将历史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在《风波亭》中,演员们生动地演绎了岳飞被陷害的过程以及秦桧等人的阴谋,当剧情发展到秦桧东窗事发时,观众们无不拍手称快,对这种正义得到伸张的情节感到欣慰。
在民间,“东窗事发”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百姓们用这个故事教育子孙后代,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不要像秦桧那样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这个故事成为了民间道德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人们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