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三都赋》刚刚问世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因为左思在当时名不见经传,很多人并不相信他能写出什么了不起的作品. 当时的着名文学家陆机还曾嘲笑左思,说他也想写《三都赋》简直是自不量力,甚至扬言如果左思写得不好,就只能用它来封酒坛子.
左思并没有因为这些质疑和嘲笑而灰心丧气,他坚信自己的作品是有价值的. 于是,他带着《三都赋》前去拜见当时着名的文学家张华. 张华读完《三都赋》后,不禁被其精彩的内容和华丽的辞藻所吸引,对左思的才华赞不绝口,并将《三都赋》推荐给了皇甫谧. 皇甫谧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他读完后同样大为赞赏,亲自为《三都赋》写了序言.
在张华和皇甫谧的大力推荐下,《三都赋》的价值终于被人们发现,一下子在洛阳城引起了轰动. 文人雅士们争相传阅抄写,都对这篇赋文赞不绝口,认为它是不可多得的文学佳作. 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人们要想阅读《三都赋》,只能通过手工抄写的方式. 而抄写的人太多了,以至于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纸价在短时间内大幅上涨,竟然比原来贵了三倍,出现了“洛阳纸贵”的罕见现象.
就连之前嘲笑左思的陆机,在读完《三都赋》后,也不得不从心里叹服,自认为无论怎么写都不可能超过左思,于是放弃了自己写《三都赋》的念头. 左思也凭借这篇《三都赋》一夜成名,从此再也没人敢看不起他,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因此得到了确立.
“洛阳纸贵”这个成语便由此而来,后来人们常用它来形容某人的文章写得非常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以至于风行一时,使得纸张的需求量大增,价格上涨. 它不仅体现了优秀作品的巨大影响力,也反映了人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