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呵成
在明朝末年,江南有一个宁静的小镇,名叫桃源镇。镇中住着一位名叫苏瑾的年轻书生,他生得眉清目秀,气质儒雅,且自幼聪慧好学,对诗词文章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天赋。
苏瑾的家境虽不富裕,但家中长辈皆重视教育,全力支持他读书求学。在家人的悉心培养下,苏瑾日夜苦读,遍览经史子集,年纪轻轻便在当地小有名气,众人皆赞他日后必能高中科举,光宗耀祖。
这一年,镇上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诗词大会,旨在选拔出最优秀的诗词才子,为即将到来的乡试祈福。苏瑾听闻此事,心中一动,决定报名参加。他心想,这不仅是一次展示自己才华的好机会,更是对自己多年来诗词学习的一次检验。
比赛当日,桃源镇的中心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来自四面八方的文人墨客齐聚于此,他们或身着华丽的锦袍,或穿着朴素的布衣,但个个眼神中都透着自信与期待。广场周围,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微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仿佛也在为这场盛会增添几分诗意。
苏瑾身着一袭月白色的长衫,手持一把折扇,步伐轻盈地走进赛场。他的出现,引起了在场众人的一阵注目。只见他面带微笑,礼貌地向众人拱手行礼,然后找到自己的座位,安然坐下,等待比赛开始。
比赛的规则是这样的:主办方会给定一个主题,参赛者需在一炷香的时间内,创作出一首符合主题的诗词,并现场书写出来,由评委们根据诗词的立意、文采、韵律等方面进行打分,最终评选出优胜者。
随着一声锣响,比赛正式开始。今日的主题是“春日”,要求参赛者描绘出春日的美景与生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苏瑾微微闭上眼睛,沉思片刻,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幅春日的画面:嫩绿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五彩斑斓的花朵竞相绽放,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活泼的鸟儿在枝头欢唱……
灵感如泉涌般,苏瑾迅速拿起毛笔,蘸了蘸墨汁,在宣纸上挥毫泼墨。他的笔法流畅自如,犹如行云流水一般。只见他先写下了诗的题目:《春日吟》,然后笔锋一转,写道:“春风轻拂绿丝绦,桃李芬芳映日娇。燕舞莺啼添韵致,山川处处涌春潮。”
苏瑾写得全神贯注,他仿佛已经置身于那美好的春日画卷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他的眼神中透着专注与陶醉,手中的毛笔不停地舞动着,一行行优美的诗句跃然纸上。周围的一切喧嚣似乎都与他无关,他只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世界里,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首《春日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