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窗外的城市沉浸在一片繁华喧嚣之中,车水马龙,霓虹闪烁。我却独坐屋内,被台灯笼罩在一小片光晕里,四周堆满了古籍史书,宛如置身于历史的孤岛。手指轻轻滑过那些记载着千年风云变幻的纸张,我的思绪悠悠飘远,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豪杰并起的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时代。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这首《赤壁》,每每读来,总让人不禁遥想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可如今,我要探寻的,是它的前奏——群雄割据,一个更为混乱、残酷,却也同样充满传奇色彩的时期。
在董卓之乱后,东汉王朝的天下,已然分崩离析。各州郡,诸侯们纷纷拥兵自重,划地而治,犹如一盘散沙,却又各自虎视眈眈。这是一个没有绝对王者的时代,只有无尽的争斗与权谋。
且看袁绍,这位出身“四世三公”名门望族的豪杰,在冀州之地,手握青、并、冀三州大权,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沮授、田丰,智谋超群,为他出谋划策;颜良、文丑,勇冠三军,替他冲锋陷阵。一日,袁绍在冀州府中与众人商议军政大事,他高坐主位,目光炯炯,扫视一圈后,开口道:“如今汉室衰微,吾等既已手握重兵,当为天下谋太平。听闻曹操在兖州招兵买马,势力渐长,诸位有何良策?”
谋士沮授起身,微微一揖,沉声道:“主公,曹操此人野心勃勃,不可不防。当下,我军兵强马壮,宜先稳固根基,广积粮草,再图南下,可一举平定中原。”
田丰也跟着附和:“沮授所言极是,主公万不可操之过急,轻举妄动。”
袁绍手抚胡须,微微点头,心中却另有盘算。
而在兖州,曹操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着自己的势力。他迎汉献帝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尽政治优势。麾下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亲族猛将,忠心耿耿;又有荀彧、郭嘉等绝世谋士,智谋过人。一次军事会议上,曹操听闻袁绍有南下之意,大笑三声,而后对众人说:“袁绍虽有大军,但其人优柔寡断,不足为惧。吾有天子在手,名正言顺,只需稳扎稳打,必能破袁。”荀彧在旁,微笑着补充:“主公所言极是,当下当务之急,是积聚力量,安抚百姓,待到时机成熟,便可挥师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