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历史的执笔者> 第226章 会昌中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6章 会昌中兴(1 / 2)

“陛下,各地官府传来消息,新政策推行得十分顺利!”一位身着官服,神色激动的大臣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中,对着龙椅上的唐武宗李炎高声说道。我站在一旁,手中紧握着毛笔,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这一切,心中满是震撼。谁能想到,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历史老师,一觉醒来就穿越成了唐朝的史官,还正好赶上了这“会昌中兴”的关键时期。

身为这段历史的执笔者,我的心情无比复杂。一方面,我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每一个字都可能成为后世了解这段历史的关键线索;另一方面,我又难以抑制内心的兴奋,毕竟能亲身经历这只在书本上出现过的时代,实在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此刻,大殿里热闹非凡,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汇报着新政策在各地的实施情况。唐武宗李炎端坐在龙椅上,眼神坚定而锐利,时不时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好!”他突然开口,声音洪亮,在大殿里回荡,“朕即位以来,一直想着要重振我大唐雄风。藩镇割据,犹如毒瘤,佛教奢靡,耗费国力。如今,推行这些政策,就是要拨乱反正,让我大唐重回巅峰!”

我在一旁奋笔疾书,将这一幕如实记录下来。可心里却忍不住犯嘀咕:这唐武宗还真是有魄力啊!放在现代,妥妥的改革先锋。正想着,就听到另一位大臣上前一步,忧心忡忡地说:“陛下,虽说政策推行顺利,但也有不少阻力。尤其是那些寺庙,他们坐拥大量田产,僧尼众多,如今要限制他们,恐怕……”

唐武宗眉头一皱,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哼,朕意已决。佛教本是劝人向善,可如今却成了这般模样。大量人口入寺为僧,不事生产,还占据着肥沃的土地。寺庙里的金银佛像堆积如山,耗费多少民脂民膏!朕的大唐,可养不起这些闲人!”说着,他转头看向我,“史官,你把朕的话记好了。”

我连忙点头,手中的笔在竹简上快速滑动。脑海里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在现代课本上学到的关于“会昌灭佛”的内容。没想到,如今我竟能亲眼见证这一历史事件。这时,又有一位大臣提议:“陛下,为了更好地推行政策,是否可以颁布一些告示,让百姓们也能明白其中的好处?”唐武宗思索片刻,点头道:“此事可行。就由你去办吧,告示内容要通俗易懂,让百姓们都能知晓朕的心意。”

身为史官,我在一旁默默记录着每一个细节。大臣们的每一句话,唐武宗的每一个表情,都被我一一转化为文字。我深知,这些看似平凡的记录,在未来都将成为无价的历史资料。

看着大臣们忙碌的身影,我不禁想起了在现代的生活。要是我把这段经历带回去,那在同学面前不得“横着走”啊!可眼下,还是先把这历史记录好。唐武宗又开始询问各地经济恢复的情况,一位负责财政的大臣赶忙上前汇报:“陛下,自从推行新的税收政策,各地的财政收入有了明显的增长。百姓们也积极开垦荒地,农业生产逐渐恢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