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泰拉大地的命令与征服> 番外篇 GDI的外骨骼技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番外篇 GDI的外骨骼技术(1 / 2)

(如果与本传的设定有冲突,那么就当自设处理就好)

外骨骼,据说是从一些动物身上得到了灵感后发明的辅助设备。主要作用是增强穿戴者的力量和耐力,同时提供一定的防护面积。

这玩意实际上早在第一次泰伯利亚战争前就已经被研制出来过几种还算过得去的型号,比如说美国政府的“雷神锤”动力外骨骼装甲。能够在有效提升穿戴者力量和耐力的同时,甚至还能为穿戴者提供些许的战场急救能力,避免在激烈交火的情况下穿戴者没有时间停下来处理伤口最终导致死亡的情况。

至于无动力外骨骼也同样发展出来了不少实用的型号,但是对比动力外骨骼来说,投入的资源还是少上不少的。(顺带一提,有些人认为第一次泰伯利亚战争期间就研制出来了的“狼獾”概念机也能被算作外骨骼装甲,但是究竟算不算一直存在争议。狼獾当作外骨骼来说太过巨大和笨重,但当成装甲来说却又过于小巧和脆弱)

在第一次泰伯利亚战争前和第一次泰伯利亚战争期间的外骨骼发展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因为外骨骼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实是在第一次与第二次泰伯利亚战争期间,这段时间里GDI军费开支非常之大,同时频发的各种冲突也使得让外骨骼技术尽快结束实验阶段,转入工业化生产阶段有了必要。GDI迫切的需要提升步兵的单兵战斗力以及生存能力,好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战场局势。在需求迫切,投入巨大的情况下,军用外骨骼技术迎来了井喷式发展,产量也是节节攀升。而在第二次泰伯利亚战争期间,大多数GDI步兵除了全套的防护衣外还搭配了各式外骨骼装甲,这使得常规情况下GDI步兵在与NOD步兵交火时会占据不小的优势——前提是NOD的队伍里没有混半机器人。

话虽如此,第二次泰伯利亚战争也暴露出来了GDI的主流外骨骼设计的一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那就是泰矿防护性的问题:尽管GDI各种型号的外骨骼都设计生产了配套的防护服,但是出于机动性的要求,这些防护服防护能力十分有限,并不能支持穿戴者在泰矿暴露区高强度作战,同时也不能支持穿戴者平安无事的穿过常见的泰伯利亚矿区。因为这些外骨骼和配套的防护服设计之初就不是用来防护第二次泰伯利亚战争期间的泰伯利亚威胁的,只能说泰伯利亚在短短三十多年里的进化速度完全超出了GDI科学家们的预料,当他们发现那些防护服无法在现在的泰伯利亚威胁下保护穿戴者时,第二次泰伯利亚战争的苗头却已经点燃。在第二次泰伯利亚战争的激烈冲突中,GDI科学家们缺乏足够的时间与资源去重新设计一套可靠的外骨骼加防护服,只能让部队凑合着上了。

你可能会觉得这些GDI科学家很饭桶,确实有些饭桶(划掉)但是让我们来看一下他们外骨骼研制的历程,你就稍许能够理解他们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