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枯燥乏味,没有一点新鲜感的生活,使年轻的皇帝倍感疲惫,厌烦。
“我感觉我活的太累了,如果我有重新选择的机会,我希望过农夫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对侍候他的公公赵玉这样说。
赵玉理解他的心情,认为如果这样长期下去,康熙的身体肯定会受不了。
便和太后商量,适当地放松一下对他的管制,允许他到民间走一走,体验一下市井大众的生活,这对解除皇上的精神压力大有益处。
太后釆纳了赵玉的意见。
从此康熙终于走出围城,有了与民同乐的机会。
有了第一次之后,民间的香火气使他大为着迷,从此之后越发不可收拾。如果隔一段时间不到民间去,便如同病了一样,做什么都无精打采。
到民同去成了他缓解精神压力无可代替的重要生活方式。
手下人有经验了,一见康熙精神萎靡,无精打采的样子,知道他又想到民间去了,便赶忙安排。
去民间次数多了,手下人积累了许多经验,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这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将威胁到皇上的安全。
比如,康熙有喜欢夜里去闹市与民同乐的习惯。
活动范围不止在京城,还包括周围府县,以及一些颇具财力的水陆码头。
一般情况下,康熙外出时不喜欢多带人,最多时十个左右,少时五六个。但并不允许他们都跟在自己身边,大部分远远跟在身后,身边也只带一两人。
对于侍卫来说,这种情况白天还可以,只要眼睛跟不丢就行。
但晚上就不行了。
如元宵节,中秋节,或者某地唱大戏,一般都是人山人海。
而康熙又是有名的气死狗,那腿跑起来贼快。有好几次,他都从侍卫的眼皮底下跑没了。他找侍卫,侍卫找他,弄得都很累,出去游玩的好心情,瞬间没了。
以后,康熙就和侍卫们约定了一个办法,就是今后不管谁走丢了,或者被人流冲散了,谁也不必找谁。大家该玩的玩,该乐的乐,要玩个尽兴,痛快。
如果康熙玩累了,想回宫了,便会模仿一叫鸟的叫声,告知分散各处似保卫人员,到事先约定好的地方集合。大家听到声音后,会以极快的速度聚集到康熙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