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认为,喜剧、动作、恐怖等类型片,在国外经历过市场检验,在电影类型中有过相当成熟的商业化尝试……后来我仔细想想,觉得他们的看法也没错,而且你也说过,我们,还有自制电视电影的计划,并不只是为了片源,还是在电影产业艰难时期,为国产电影的未来保留人才和创作能力,这么大的愿景,自缚手脚确实说不过去……”
啊这……
那段为“国产电影的未来保留人才”之类的话,确实是之前讨论的时候,林麦冬拿出来给计划定基调的说辞。
没想到今天被人用来对他进行反驳……
行吧!
林麦冬知道,这么提议的人,目的也许是真的如张海芳所说,是对类型片商业元素的思考。
当然更可能故意跟他唱反调,至于原因,多半是觉得他手伸太长了。
任何组织里,这样的情况都不罕见,想真正做事的人,总会遇到一堆又一堆的魑魅魍魉!
他也懒得较真,他们想发展,那就发展好了,反正又不是他掏钱。
正好,他之后会把《饥饿站台》拿出来——
同志们,我多支持你们的想法呀!
哼哼,到时再看他们是什么表情!
忽略掉这个“瑕疵”,其他类型片发展建议倒没什么问题。
上次讨论,林麦冬提议过图文结合的模式——其实就是PPT那一套。
于是张海芳这两天整理的时候,专门安排人手从相关机构要来数据,再参考林麦冬指导的方法进行图形化。
数据是从央视要来的,这个时候的统计不算精准,统计范围也主要集中在城市,对还存在广大农村的华国来说,只具备一定的参考意义。
但已经算不错了。
比如1996年,电影频道已经覆盖全国3亿多观众,占全国电视保有量的40%左右,日常收看人次,白天平均有1500多万人,晚间4000多万人。
林麦冬重点提议的那几种类型片,爱情、伦理和职场,根据数据分析,很受白天观众的欢迎。
而冒险、历史和军旅,则深受晚间观众的青睐。
罗列的数据中,还特别用多部影片的收视率作为范例,佐证某类型的片子,在什么时段更容易吸引关注,以及通过对时段的分析,推测喜欢这种片子的观众是什么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