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大规模制备反物质便成为了唯一的道路。
反物质这种东西早在地球时代就已经确认为存在,且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
地球时代,某些医疗器械就是使用正电子——正常的电子带负电,正电子便是一种反物质——来实现类似X光的效果,可以探查患者体内的情况。
正电子在自然环境之中也随时可见。就比如香蕉,就是相当良好的正电子放射源。
香蕉可以富集钾,而其中一部分钾为钾40,它是一种放射性物质。它并不稳定,存在三种衰变方式,其中一种衰变方式,便是通过放射出一颗正电子来衰变为氩40。
据估计,一根普通的香蕉,平均约75分钟便会产生一个正电子。
如此看来,似乎大规模制备反物质并不困难。但实际上,直到此刻发展到了五级文明巅峰阶段,人类都并未掌握大规模制备反物质的能力。
这当然第一是因为没有相关需求,第二就是,大规模制备反物质确实极为艰难。
它的艰难之处在于,就算发展到此刻阶段,唯一具备工程可行性的制备方案,似乎也仅有通过粒子对撞机一条道路。
除此之外,高能宇宙射线也能在天然环境之中生成反物质。但韩阳估算过,就算自己制造一张直径达到了十万公里的巨网,平均每年也仅能捕获到0.5克的反物质而已,很显然不敷使用。
就算是粒子对撞机,也只能通过一颗粒子一颗粒子的方式来一点点的制造反物质。而,平均一克反物质就包含有数亿亿亿颗反粒子,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制备到足够的反物质,其难度可想而知。
但再难,工程规模再大,也要上。
在空间理论发展到如今阶段之后,在连续进行了河系际航行、千克级黑洞实验、银河望远镜之后,人类文明再度展开了这一庞大工程。
韩阳挑选了一个较为安全,物质充沛的恒星系,直接将这个星系转化为了一个庞大的工地。
数千万亿台机器人和智能设备,千万艘以上的无人智能飞船,数百亿名人类工程师与工人,以及所有相关的科学家全都投入到了这一工程之中。
首先需要进行的,便是专用于反物质制造,而非科研的新型号粒子对撞机的研发工作。
经过无数次迭代,人们最终研发出了一种小型的正反质子对撞机。
它制造反质子的原理是,通过一些正质子和反质子的对撞,在正反质子相互湮灭的同时,它们的动能会在真空之中激发出许多倍于此的正反质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