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在通往紫金山的山路上,天色逐渐暗了下来。
城市的喧嚣渐行渐远,山林间的微风从车窗外涌入,带着一丝凉意。
刘鹭将车窗摇下一半,深深吸了一口气,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许多画面。
一个是现代的繁华与浮躁,另一个是大夏的庄严与厚重。
他像是行走在两块完全不同的土地上,一边是工业与科技的高峰,一边是封建与改革的起步。
“如果这一切真的是天命……那所谓的天命,又该是什么样的?”
四点半,他抵达紫金山天文台。
天空还未完全漆黑,淡淡的暮色与山林的轮廓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静谧。
天文台的外观简洁大气,巨大的圆顶安静地伫立在山顶,仿佛在默默注视着天宇。
他推开车门,脚踩在铺满落叶的小道上,步履轻缓,仰头看了一眼逐渐显现的星星。
相比现代都市霓虹灯下微弱的星光,这里的天空清晰得多,几颗星星已经开始闪烁。
天文台的大门并未关闭,一个戴着工作牌的研究员刚好走出来,见到刘鹭,略带疑惑地问道:“先生,这么晚了,还想参观天文台吗?”
刘鹭点点头,语气平静却透着一丝笃定:“我对星星有些兴趣,想看看这里的设备。”
研究员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一个友善的笑容:“运气不错,今天我们正在做一些夜间观测实验。里面有其他同事,您可以一起看看。”
跟着研究员走进天文台,刘鹭看到了一台巨大的望远镜,它的镜面反射着柔和的灯光,冷峻而精密。
几名技术人员正在调试设备,屏幕上不断闪现着各类数据和星图。
“这台望远镜,可以捕捉到几百万光年外的天体。”研究员介绍道,语气中透着自豪,“我们现在正在观测一片星云的结构,那里可能有新星正在形成。”
刘鹭点点头,目光深邃地看着屏幕上的图像。
他的目光随着研究员的讲解移动,直到看见一颗恒星的轨迹图时,忍不住开口:“这些数据,是从这么远的地方捕捉到的?”
“是的。”研究员笑了笑,“现代天文学已经能够做到这些。我们通过光谱分析、轨道推算,甚至可以预测行星的轨迹、恒星的寿命。这些都在数据中体现得很清晰。”
望着屏幕上闪烁的星图,刘鹭的思绪渐渐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