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让他怒火中烧,却又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反驳,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原本站在自己阵营的人动摇。
郑逸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细微的变化,他嘴角微微上扬,胸有成竹,继续说道:“诸位,我知道你们对传统文化无比敬畏,但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故纸堆里,它应该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我整理典籍,不仅不会亵渎圣贤,反而会让他们的智慧,真正地照耀到每一个角落。”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般,敲击在众人的心头,让那些动摇之人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接下来的日子里,郑逸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典籍的整理工作中。
他时而眉头紧锁,细致地研读着古籍中的每一个文字;时而伏案疾书,将晦涩的古文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
年轻学者们热情高涨,他们被郑逸的学识所折服,也对这项工作充满了期待,纷纷协助郑逸进行校对和整理。
一日,郑逸在翻阅一本古籍时,眼神突然变得锐利起来,他发现书中一处关于天文历法的记载存在明显的错误。
他立刻拿起笔,仔细地推演起来,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判断。
他叫来了几位年轻学者,将自己的发现和推演过程详细地讲解给他们。
年轻学者们听得聚精会神,
孙藏书楼管理员得知消息后,原本对郑逸的整理工作持怀疑态度的脸上,也露出了敬佩之色。
他开始更加积极地配合郑逸,将藏书楼中的典籍尽数开放给郑逸。
王富商虽然依旧犹豫不决,但也开始松口,答应会考虑为郑逸的整理工作提供资助。
张小文人则天天守在书房外,期待着典籍整理的成果。
这一日,郑逸正揉着有些发酸的脖子,打算稍微休息片刻,却看到一个身影提着食盒走了进来,那人轻声道:“王爷,这是我亲手做的点心,您尝尝。”
夏婉轻盈地走进书房,手里提着一个精致的食盒,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
她今日穿了一身淡绿色的襦裙,更衬得她肌肤如雪,气质清雅。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身上,仿佛为她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
她走到郑逸身旁,轻声说道:“王爷,您辛苦了,我做了些点心,您尝尝。”
郑逸抬起头,看到夏婉温柔的面庞,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