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起一本典籍,翻了几页,皱起眉头:“这书架排列得未免太凌乱了,难道你们不懂得按年代和内容分类吗?”
李年轻学者闻言,心中一紧,赶忙解释道:“陈大人,这是我们按郑公子的新方法整理的,效果非常好。”
陈传统学者却不以为然,继续挑剔道:“就算有新方法,也不应该忽视传统的分类方式。这架上的书,明显有错置的情况。”
年轻学者们面面相觑,心中满是无奈。
郑逸则依然保持着淡然的微笑,耐心地答道:“陈大人,您说得有道理。不过,我们的新方法确实提高了整理效率。您可以看看这份详细的分类清单,上面记录了每本书的年代、内容和归类方式。”
陈传统学者接过清单,勉强扫了一眼,但依然不满意的表情显露无疑。
他继续在藏书楼内转悠,不时提出各种问题,仿佛在鸡蛋里挑骨头。
年轻学者们不得不一一回答,心中的压力越来越大。
郑逸见状,决定主动出击。
他带领陈传统学者来到一处已经整理完成的书架前,指着那些整齐排列的典籍,诚恳地说道:“陈大人,典籍整理不仅仅是按类别摆放,更重要的是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每本书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价值,我们的目标是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这些知识,为后世留下宝贵的财富。”
陈传统学者起初不以为然,但随着郑逸的耐心讲解,他的表情逐渐变得认真。
他开始仔细听取郑逸的每一个细节,甚至偶尔点头表示赞同。
周围的年轻人学者们也露出了轻松的笑容,心中的重压逐渐减轻。
“郑公子,原来你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排序和分类,还有如此深刻的含义。”陈传统学者的表情终于变得柔和了一些,语气也变得平和。
郑逸淡然一笑,继续说道:“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希望陈大人能够多加支持。今日,我们又完成了两部重要典籍的整理,您有兴趣看看吗?”
陈传统学者点了点头,目光中多了一份敬佩。
郑逸轻轻一挥手,年轻学者们立刻捧上两卷刚刚整理好的典籍,小心翼翼地递到陈传统学者面前。
他接过书卷,目光在字里行间细细品读,仿佛被书中深邃的知识所吸引。
郑逸站在一旁,微微一笑,目光深邃地望向不远处的书架,心中笃定:“这条路,虽有坎坷,但值得继续走下去。”藏书楼内,两部新整理的典籍静静地躺在案几上,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一部是《尚书注疏》,一部是《春秋左传正义》。
翻开书页,工整的字体,清晰的注释,以及精心绘制的图表,无不展现着郑逸团队的用心和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