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吃饱喝足以后,李长歌和张师傅跟刘满仓挥手告别,又到了送货点那里,检查一下汽车。
送货点的搬运工人趁他们吃饭的这会儿功夫,又往车上搬了满满一车的货,需要清点一下。
张师傅一如既往的慢悠悠的在那清点物资。
等了大概有半个小时,终于清点完毕。
张师傅招呼着李长歌一起上车,由张师傅他来开车,沿着这条大路直接开往淮河渡口。
淮河上能载汽车过河的轮渡,每天只有一两班。
一个是上午十点,另一个是下午两点。
李长歌他们没有赶上上午的,所以就赶下午的。
等他们开车到地方,发现已经有不少的人在这里等着,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在那里聊天。
基本上每个人都用扁担挑着东西,或者用巨大的竹篓背着东西,大部分都是一些农家产品。
有的人如果看到了想要的东西,还会以物易物。
要是自己没带秤,就找别人借一杆秤。
也不能说是完全做到公平公正,最起码能做到大差不差,不至于让谁亏得多,让谁亏得少。
那些人看到汽车过来以后,纷纷把路让开,让汽车排到最前面去。等轮渡来了以后,让汽车先上,他们最后上。在这个年代,大家都默认汽车上装的东西都是重要的,所以让这些公家的东西先走。
因为人很多,所以车开的非常慢。
而且随时都要小心一些,看着四周,生怕刮着蹭着了旁边的老百姓,防止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李长歌透过车窗可以看到,有些小孩子看到从自己面前缓缓开过的汽车,十分好奇的伸出手想要去摸一把,却被自家大人一把给拽了回去。
生怕自家孩子被眼前的汽车伤到了。
等车开过以后,原本让开道路的人们,又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纷纷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当然,一些行动慢的,就会被挤到后面。
这其中免不了会让一些心得急的骂骂咧咧。
更有要吵架的架势,在码头上管理的工作人员立马大声呵斥道:“吵什么吵!再吵就出去!”
工作人员的一通呵斥下来,所有人都安静了。
原本因为一些小问题争吵的人立马闭嘴。
生怕因为一些没必要的争吵,而导致了工作人员把他们赶出去,不让他们乘坐渡轮过淮河。
经过了这么一个小插曲,大家该聊天该聊天。
一些孩子也在自家大人附近跑着玩耍。
直到听到河对岸传来通通通的发动机轰鸣声,原本并不怎么吵闹的码头,瞬间变得热闹喧嚣。
“船来了,船来了!”
“快快快,别玩了,赶紧回来坐船了!”
有些人赶紧呼唤在附近玩耍的孩子,让他们赶紧来到自己身边。也有人收拾好东西,把竹篓背在背上。也有人把扁担扛的肩膀上,挑着货物。
大家都慢慢的往前挤,等着轮渡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