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范围内技术与资源分配矛盾的加剧,一些国家决定另辟蹊径,选择脱离全球联合机构的框架。这些国家联合成区域联盟,试图通过彼此间的资源共享和技术合作来寻求生存之道。然而,这种选择加速了全球秩序的分裂,也带来了更多潜在的危机。
在欧亚大陆的西部,北欧联盟率先宣布了一项重大决策:关闭与其他地区的技术交流,同时全面加强本地化科技研发和资源循环系统的建设。他们宣称,这是为了“维护区域内的稳定和繁荣”。然而,这一行动却导致其他依赖北欧技术输出的国家陷入困境。非洲的一些国家开始出现医疗资源短缺的现象,因为大量关键设备的零部件供应被切断。
与此同时,亚洲的东部区域也发生了类似的转变。东亚科技联盟宣告实施“自给自足计划”,限制了先进能源技术的出口,并优先满足区域内成员的需求。这一决定直接引发了周边地区的不满,尤其是那些对东亚依赖度极高的小国。边境的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小规模冲突频频发生。
“区域封闭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艾琳在一次紧急报告会上分析道。她展示了多个数据模型,清晰地表明,如果各区域联盟持续孤立发展,全球经济和技术生态将在数年内面临崩溃。然而,她的警告并未得到普遍认可,反而让某些联盟更加坚定了“自我保护”的策略。
叶辰与艾琳前往中东联盟试图说服对方重新加入全球合作的体系,但却遭遇了巨大的阻力。中东联盟的领袖直接表示:“叶辰,你的全球机构不是救世主,而是压榨者。我们的资源不能再供你们掌控。”这一番话让叶辰感到无比沉重,他意识到信任的缺失已经成为无法绕过的障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叶辰和艾琳尝试制定新的全球资源共享计划,旨在让技术资源分配更加公平。然而,这一计划需要依赖全球各国的承诺,而此时的各国却更倾向于维护自身利益。即便是一些支持叶辰的国家也开始迟疑,他们担心这样的妥协会让自己陷入被动。
与此同时,封闭政策的扩散让全球信息流通变得更加困难。以往依赖全球网络进行协作的科研团队因区域分隔而停止了许多项目。关键技术的研发进度大幅延缓,许多领域陷入停滞状态。全球范围的创新活力被削弱,而局部的封闭发展又让科技逐渐成为少数精英手中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