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连续三天的拍摄,都有朱琳的镜头。
朱琳的表现,也是越来越好。
谢铁骊谢导对此很是满意。
季宇宁和朱琳心里也挺高兴。
趁着前两天拍戏没有夜戏,而且下午收工收的比较早。季宇宁和朱琳两口子,又拉上了剧组的几个人,大家晚上一起去逛沪上最热闹的地方,南京路。
他们住的漕溪北路这一片是属于徐汇地区,在目前的沪上,是类似于郊区的地方。
时不时还能看见绿色的农田。
当然到了季宇宁穿越的时候,这一块儿地区,已经是沪上的最繁华的一片商业区了。
漕溪北路距离南京路大约五六公里,不算太远,坐公交车还是挺方便的。
南京路上,人流涌动。
两边的商店,鳞次栉比。
夜幕降临后,更是灯火辉煌。
季宇宁和朱琳边走边说。
“这南京路到外滩的这一片地区,可能要算现在国内最热闹的地方了。也是最繁华的商业地区了。
可惜沪上我这次过来,感觉和十几年前第1次来,变化一点儿都不大。
你看前两天,咱们一早去拍摄地,看见路上那些弄堂里面,好多人家还是在刷马桶,在生煤球炉子。
十几年前也是这样。”
季宇宁说的,每天早上沪上的弄堂人家用那种蚬子壳刷马桶,那种哗啦哗啦的声音,已经持续了不知道多少年了。
前世这种场景,是直到80年代末才逐渐随着上沪城市的大规模开发,慢慢的消失了。
“阿宁,这边的住房条件比京城还要差,而且还要更紧张。
不过现在的京城,那些胡同里面住房条件也不怎么样,我记得是一直到前几年,京城才把所有的旱厕,改成了水冲式。
我们同一个宿舍的,有一个同学住在京城的胡同里面,她说每天早上,都要大家排队去公共厕所上厕所。每天早上抢厕所就跟打仗似的。”
“是啊,阿琳,咱们俩现在住的已经算很不错了。
我前一段去人民文学杂志社组织的那个短篇小说座谈会,吃饭的时候,我听那些老爷子说,他们现在住的都不怎么样。
那位写暴风骤雨的周先生,他吃饭的时候说自己住的地方,就像他自己几十年前在沪上住的亭子间一样,特别小,就这样的小房子也才两间房。这还是他们那些已经成名已久的老作家。”
季宇宁记得,这位周先生前世是一直到79年,他去世之前,才改善了住房条件。
他在心里又开始慨叹。
这年头,大家的生活条件是真够差的。
几个人走过和平饭店,再往前走,就是外滩了。
“ 哇,这就是他们上影厂的人,说的那个外滩的情人墙啊,真是壮观啊。”
几个人走出南京路,一眼就看见了前面外滩沿着黄浦江边,那条1公里多长的齐腰高的防汛墙旁,那一眼望不到头的男男女女,基本上都是男女相间,全是搞对象的。
“这个时间,公园已经关门了,家里又没地方谈恋爱,吃饭或者看电影,还得花钱,这个地方可是免费的。
所以大家都跑到这儿来了。
一边吹风看风景,一边卿卿我我,大家都这样,所以也没人说他们。”
季宇宁前世就知道,这时候的沪上人搞对象,是去外滩轧马路。但这次是身临其境,他才知道这个场面有多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