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明年的1月1号,这篇文章就要发在报纸上。
嗯,这首歌的歌词也写得很妙。
不错。”
前世这首《鼓浪屿之波》是在1981年的12月创作的,当时闽省以及鹭岛市特地请了国内不少诗人、音乐家和歌词作家来闽省采风,就是要请他们创作一首表达海峡两岸骨肉亲情的歌。
这些人在82年创作了近百首歌,这首歌就是其中最好的一首。
歌词的创作者,站在鼓浪屿的日光岩上,很自然地以“人在异乡为异客”的角度来构思歌词内容。日光岩上鸟瞰海岛美景,显然又乐于融入当地,乐于以异乡为家乡。夜里听涛起意,便成就了“逆向书写”方式的“正向抒情”。
这种“逆向”和“正向”,就像两根结实的纤绳,将内地和海峡对岸紧紧拉在一起。这便使表面柔美的《鼓浪屿之波》具有了内在的张力
后来这首歌甚至成为了鹭岛市的市歌。
老爹看完歌词,他又禁不住根据曲谱哼唱起来。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
海水鼓起波浪
……
鼓浪屿海波在日夜唱
唱不尽骨肉情长
舀不干海峡的思乡水
思乡水鼓动波浪
思乡思乡啊思乡
鼓浪鼓浪啊鼓浪
……”
“好,曲调感人,既浑厚又抒情。
真好。”
老爹哼唱完,把歌谱递给了一旁等着看的老娘和朱琳。
“宁宁啊,你这首歌我过两天给廖公看看,他肯定特别高兴。
去年,你写的那首《月之故乡》,他就特别喜欢。
那首歌,正好是咱们侨办刚准备成立的时候对外播出的。
效果就非常好。
廖公今年就不止一次说过,他说一首感人至深的好歌,比那些长篇大论的文章要强的多。
今年你又写了这首《鼓浪屿之波》,看现在的形势,估计效果会更好的。”
“宁宁啊,你这可是给你爸挣功劳呢。”
老娘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宝贝儿子为什么把这首歌给他老爹。
“阿宁,这歌真好听,这歌是男中音唱的吗?女中音能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