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穿越古代心理咨询师的奇妙之旅> 第126章 教育改革,观念碰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6章 教育改革,观念碰撞(1 / 1)

晨光如丝缕般,透过斑驳的树叶间隙,洒落在古老京城威严庄重的琉璃瓦上,泛起层层绚丽而迷离的光晕。林悠然一袭月白长袍随风轻拂,身姿挺拔却步伐略显沉重地踏入太学议政厅。厅内气氛凝重,仿若阴沉欲雨的天空,那些身着儒衫的学者们端坐在各自的位置上,目光似锐利的箭矢,带着深深的审视、不满与质疑,紧紧地锁住林悠然,仿佛她是一个即将搅乱他们认知世界的不速之客。

林悠然站定身形,微微仰头,深吸一口气,继而稳步走上前,将那份承载着无数心血与希望的教育改革方案,轻轻地、郑重地置于案几之上。她双眸明亮而坚定,环顾四周后,声如洪钟般朗声道:“诸位先生,当下之势,风云诡谲,四方动荡。我朝之教育若依旧困于往昔旧法的藩篱之中,犹如逆水行舟却不奋力划桨,必然难以培育出真正能够经世致用、挽狂澜于既倒的栋梁之才,又怎能顺应这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时代需求?”话语刚落,议政厅内瞬间炸开了锅,如汹涌澎湃的潮水冲击着堤岸,发出一片哗然之声。

“哼!林大人,你这番论调简直是大逆不道,数典忘祖!我朝数百年来遵循的教育之道,乃是先贤们智慧的结晶,是国之根本,岂是你这黄毛小儿说改就能改的?” 太学祭酒赵崇武猛地从座位上站起身来,岁月染白的胡须因愤怒而剧烈颤抖,涨红的脸上满是怒容。他手中紧握着的折扇,带着满腔的愤懑,重重地拍在桌上,那清脆的声响在厅内久久回荡,似是敲响了保守派扞卫传统的战鼓。

林悠然见状,不慌不忙,身姿微微欠了欠,神色镇定自若,目光犹如深邃的寒潭,坚定地与赵崇武对视着,毫无惧色地说道:“赵祭酒,晚辈深知此举触动了诸位先生坚守多年的信念,多有冒犯。然而,传统教育一味注重经史子集的研习,却轻视了实用之学的传授,导致培养出的众多学子虽腹中诗书万卷,可一旦面对民生社稷的实际事务,却往往束手无策,空有理论而无实践之力。如今,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如饿狼环伺;内有民生凋敝,亟待振兴。我们迫切需要的是能够兴修水利以灌溉农田、精通农耕技术以丰仓廪、深谙商事之理以促繁荣、擅长医术以救百姓于病痛的实干之才,而非仅仅擅长吟诗作对、高谈阔论,却对实际问题无能为力的书生。” 她的声音沉稳且清晰有力,一字一句如同重锤,在这压抑的厅内不断地回荡,试图敲开这些顽固学者们紧闭的心门。

赵崇武冷哼一声,眼神中充满了不屑与愤怒,那目光仿佛是在看一个不可理喻的怪人:“荒谬至极!圣人之学,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高无上的大道,其所蕴含的道德伦理、治国方略岂是你口中那些所谓的‘实用之术’可以相提并论的?你这般行径,纯粹是舍本逐末,是对圣学的亵渎与玷污!” 他的言辞激烈,周围的学者们也纷纷点头,嘴里发出嗡嗡的附和声,那声浪一阵高过一阵,似要将林悠然的话语淹没。

林悠然心中暗自叹息,她早就料到改革之路必定荆棘丛生,会遭遇如此强烈而顽固的反对。但她明白,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她轻轻抿了抿略显干涩的嘴唇,脑海中迅速梳理着现代的“认知重构理论”,缓缓开口说道:“赵祭酒,诸位先生,不妨我们暂且放下成见,换一个角度重新审视此事。圣人之学,其宗旨本就是倡导学以致用。遥想当年,大禹治水,运用的正是天文地理等实用之术,才得以驯服洪水,拯救苍生;管仲相齐,大兴盐铁之利,使得齐国国力昌盛,称霸诸侯。这些皆是实用之学服务于治国安邦的典范啊!我们如今推行教育改革,绝非是要摒弃圣人之学,而是将其与当下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力,让莘莘学子们能够在实际行动中更好地践行圣人之道,这难道不是对圣学的传承与发扬光大吗?” 她的话语宛如一股清澈的泉水,潺潺流淌,试图冲破这横亘在众人面前的顽固观念的坚冰。

众人听闻此言,一时间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反驳,竟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赵崇武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但很快便又恢复了那副强硬而固执的姿态,提高了声调说道:“林大人,莫要在此巧言令色!你可曾细细想过,一旦实施如此改革,我朝的学子们必然会陷入追名逐利的歧途,从而忘却了仁义道德这一根本所在。这岂是教育之正道?” 他的声音微微颤抖,既是对林悠然观点的愤怒驳斥,也是对传统教育信念的执着坚守,那颤抖的声线仿佛是他内心防线的一丝松动。

林悠然目光诚挚而恳切地看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试图用真诚来打动他们:“赵祭酒,我所倡导的教育改革,不但没有忽视品德修养的培育,反而将其置于更为重要的位置。在新学体系中,我们会专门开设系统全面的德育课程,教导学子们以仁爱之心对待天下百姓,以诚信之德立身行事,贯穿于他们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课业,让他们亲身参与到帮助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他们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体会到仁义道德的真谛与内涵,而非仅仅停留在书本上那些空洞的文字之间。” 她小心翼翼地在传统与变革之间寻找着微妙的平衡,试图以此来缓解学者们对改革的抵触情绪,就像在钢丝上行走的舞者,每一步都充满了艰难与谨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