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一黄毛丫头呢,啥也不懂,就不陪你玩了啊!”
等跑出了废品站,来到烟袋胡同里,圆音脸上的笑意才淡了下去。
她慢慢地溜达着往胡同外走,越往前走,熟悉的感觉就回来了。
附近几个大杂院里时不时会走出来几个人和她碰上。
那些人她都认识,甚至有好些其实都还能叫得出名字。
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这些人变得年轻了不少,而且脸上的表情都很明亮鲜活。
不过,在看到她这个顶着个光头的陌生面孔的时候,
这些人的目光还是会有些警惕和好奇,落在她身上隐晦地打量。
有那健谈的大爷大妈,甚至会直接开口打听。
问她是谁,是胡同里哪家的亲戚,上烟袋胡同干嘛来的?
若是上辈子初来乍到的圆音,被陌生人这么盘问,只怕早就紧张到手足无措,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
但如今的圆音早已经脱胎换骨,对着任何一个陌生人都能侃侃而谈。
更别说眼前这些人还都是她上辈子熟悉的面孔,她就更加自然从容,对答如流了。
等听到圆音说她是经街道办跟妇联介绍,废品站宋燕淮才娶的媳妇儿后。
立马就有人反应过来了。
“哦哦,知道了,这姑娘跟前头23号院那个何家小子娶的媳妇儿一样!”
“应该是同一个尼姑庵里头出来的。”
“对,昨天街道办钱大妈上院里头来拉人头,就是去跟她们俩相亲去了!”
“何家那媳妇儿我早上还见了呢,长得还挺标致的,可比这小姑娘强多了!”
“这丫头根本还没成年吧,就能领证结婚了吗?”
“街道办都不核实一下年龄的吗,这也太不像话了!”
“你们这尼姑庵是不让办了是吧?”
“原来那庵里头有多少尼姑啊,剩下那些都上哪儿去了?”
“这强制还俗,是要给你们在城里都分配个对象吗?”
“那安不安排工作啊?”
“政府有给你们经济补偿吗?都给了多少啊?”
“……”
可能这尼姑还俗的事儿还挺稀奇的,这些大爷大妈都跟看西洋镜似的,拉着圆音就是一连七嘴八舌,大串的问题砸了过来。
圆音可太了解这些人的做派了。
这胡同巷子里平时没啥热闹可瞧。
这回好不容易遇上点新鲜事儿,能当成家里头茶余饭后的谈资了,可不得事无巨细啥都打问清楚么。
所以这群人就差没刨根究底,把她在尼姑庵那十八年发生的事儿都给盘问明白了。
哪怕圆音已经深谙四两拨千斤那一套话术了,等从人堆里好不容易挤出来时,她的后背依然冒出了一层薄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