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亲生子乃是自古以来人们所遵循的伦理道德、人之常情!”
一名迂腐书生皱着眉头,满脸狐疑地念叨着,对于王阳明的行为实在是感到难以理解,
“这王阳明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竟然丝毫不顾及自己双亲的感受,难道他就忍心看着自己的家族后继无人,香火断绝吗?”
“真是大不孝啊!”
这位书生越说越是气愤,仿佛王阳明的所作所为已经触碰到了道德的底线,
“再者说了,‘食色性也’这句话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真理!”
“天下间又有哪个正常男子能够不被美色所吸引呢?”
“你王阳明又能与其他男人有何不同之处?”
“莫不是在这里故作清高,惺惺作态罢了!哼!”
书生一边摇头晃脑,一边用手指着天幕上王阳明,嘴里还不停地数落着,
很明显,这名书生根本就不相信在这个世上会存在不好色的男人,
在他看来,王阳明所谓的清心寡欲不过是一种伪装而已,
想到这里,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对着王阳明便是一通破口大骂:
“你个不知好歹的家伙,假正经什么呀!明明就是个好色之徒,却还要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来欺骗众人……”
那名书生不知道,他这样的虚伪之人才是被人唾弃的存在……
………………
【十八岁时,他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
【船过广信,王守仁拜谒娄谅】
【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他十分高兴】
【这简直是我的天命所在】
【但亲自实践了“格物致知”之后,王阳明却十分失望】
【他对这个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两次科举失利后,状元父亲怕他就此颓废,于是赶紧安慰王阳明】
【王阳明对此事却并不在意】
【他说,你们以考不中为耻辱,我却以为考不中懊恼为耻辱】
【一番话直接将王阳明的心境直接显露】
【那个时候他就已经有一套自己的理论】
………………
“科举考试考三五十年都考不中的比比皆是,才两次没考中就安慰上了?”
参加科举考试者众多,但能够金榜题名、鱼跃龙门之人却是凤毛麟角,
许多人花费了三五十年的光阴埋头苦读,历经无数次的考场失意,最终依然未能高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而如今仅仅只是经历了两次落榜,竟然就需要他人来宽慰安抚?
这让范进心里觉得格外别扭,
要知道,他本人也是经过漫长岁月的艰辛努力方才得以考中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