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宣传上,杨坚大打“天命所归”牌,炮制诸多祥瑞之象,散布于市井街巷、朝堂宫廷,宣扬杨坚受上天眷顾、当为天下主;又命文人墨客撰写文章,暗示北周气数已尽,新朝更替顺理成章。在人心拉拢上,杨坚推行宽仁之政,减免苛捐杂税,释放狱中冤屈囚犯,赢得底层百姓好感;对朝中大臣,既往不咎、量才录用,许以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将诸多北周旧臣收入麾下,为己所用,降低代周阻力。
(三)禅位流程与礼制包装
一切铺垫就绪后,杨坚开启禅位大戏。他授意亲信向宇文阐施压,呈上劝进表,佯装推辞几番后“被迫”接受禅位;随后举行盛大禅让仪式,遵循古礼,祭天告地,昭告四方,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定都大兴城,从程序与礼制上,给政权交接披上合法、正统外衣,让天下人“欣然”接受改朝换代事实。
四、隋朝建立意义:破旧立新与承上启下
(一)政治革新与制度重塑
隋朝建立伊始,杨坚着手革新政治制度。中央废除北周仿照《周礼》设置的繁杂六官体系,整合创立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工明确,互相制衡,尚书省下六部涵盖吏、户、礼、兵、刑、工,职责清晰,政务处理效率大幅跃升,奠定后世封建王朝中央官制基本架构;地方推行州县两级制,裁撤冗余郡县,精简机构,节约行政成本,强化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根除地方割据隐患,此乃中国行政区划史上重大变革。
(二)经济复苏与民生改善
经济领域,隋朝继承北周均田制并加以完善,重新丈量分配土地,保障农民基本生产资料,激发农业生产热情;轻徭薄赋,推行“输庸代役”政策,让农民有更多时间精耕细作,粮食产量大增,仓储充实。同时,疏通南北大运河部分河段,以洛阳为中心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促进区域商贸流通,沿线城镇兴起,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为隋朝经济腾飞插上翅膀,百姓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