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华夏大地上下五千年> 第29章 《马嵬驿兵变与唐玄宗退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章 《马嵬驿兵变与唐玄宗退位》(1 / 2)

马嵬驿兵变是安史之乱中的一个关键事件,它不仅深刻地改变了唐玄宗个人的命运轨迹,也对唐朝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唐朝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直接推动了唐玄宗的退位以及唐朝统治权力的交接与重构。

一、马嵬驿兵变的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率领叛军势如破竹,一路南下。唐玄宗原本以为唐朝的军队能够轻易抵御叛军的进攻,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叛军迅速攻占了河北大片地区,逼近河南。唐玄宗匆忙派遣封常清、高仙芝等将领前去迎战,但由于唐朝军队长期处于和平状态,战斗力下降,且准备不足,在与叛军的交锋中节节败退。洛阳很快失守,封常清、高仙芝退守潼关,他们深知潼关地势险要,只要坚守不出,叛军难以西进,便可等待时机进行反击。但唐玄宗却听信监军边令诚的谗言,认为封常清、高仙芝作战不力且有克扣军饷等行为,下令将二人斩首。随后,唐玄宗任命哥舒翰为统帅,镇守潼关。

哥舒翰到任后,继续执行坚守潼关的战略。此时,叛军在潼关外久攻不下,内部矛盾逐渐显现,后勤补给也出现困难,形势对唐朝逐渐有利。但杨国忠与哥舒翰之间素有嫌隙,杨国忠担心哥舒翰手握重兵,若平定叛乱后会对自己不利,于是向唐玄宗进谗言,称哥舒翰按兵不动是在养寇自重,意图不轨。唐玄宗在杨国忠的蛊惑下,不断催促哥舒翰出关迎战。哥舒翰无奈之下,只得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关作战,结果在灵宝遭遇叛军埋伏,唐军几乎全军覆没,哥舒翰本人也被俘投降。潼关的失守,使得长安失去了最后的屏障,直接暴露在叛军的威胁之下。

二、马嵬驿兵变的经过

天宝十五载(756 年)六月,唐玄宗带领杨贵妃、杨国忠以及众多皇室成员、大臣和禁卫军,仓皇逃离长安,准备前往蜀地避难。他们一路西行,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疲惫不堪的士兵们心中的不满情绪终于爆发。

禁卫军将士们原本就对杨国忠的专权和腐败极为愤恨,认为正是他的所作所为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使他们背井离乡,陷入如此危险和艰难的境地。此时,恰逢吐蕃使者拦住杨国忠的马头,要求食物供应,士兵们趁机高呼:“杨国忠与胡虏谋反!”并向杨国忠射箭。杨国忠惊慌失措,想要骑马逃走,却被士兵们追上杀死,其尸体被肢解,头颅被挂在矛上示众。

士兵们杀死杨国忠后,并未就此罢休,他们担心杨贵妃日后会为杨国忠报仇,于是将唐玄宗所在的驿馆包围,要求处死杨贵妃。唐玄宗无奈之下,只得命令高力士将杨贵妃带到佛堂,用白绫缢死,杨贵妃时年三十八岁。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马嵬驿兵变,在这场兵变中,杨国忠家族被灭门,杨贵妃香消玉殒,唐玄宗也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

三、唐玄宗退位的原因

1. 威望扫地

马嵬驿兵变使唐玄宗的威望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他原本是唐朝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无上的权威,但在兵变过程中,他却连自己的爱妃都无法保护,只能屈从于士兵们的要求。这让士兵们以及随行的大臣们对他的领导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他在众人心中的神圣形象彻底崩塌。在这种情况下,唐玄宗已经难以再像以前那样有效地掌控朝廷和军队,继续维持其统治地位变得极为困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