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材料学,目前还不算是一门学科,但是在郭浩计划之中,这么学科,迟早要完成一门学科的建设。
但是目前整个世界上,对于计算材料学这门学科的底层搭建,还是有些过于简陋了。
这并不符合郭浩的想法。
难道,要自己来编写一本计算材料学的教科书?
郭浩眉头微微皱起,他的眼神之中露出一丝丝迟疑。
真让他编写,倒也不至于说写不出来,他的脑子里,有关材料学的各种资料,各种论文,恐怕已经是整个世界上,对于计算材料学最了解,也是最顶尖的人了!
但是吧,这门学科距离完善,还有一定的距离。
直接出版着作…………
郭浩觉得,还没到那个份上。
稍微想了想,郭浩觉得,现在出书还不是一个好时机,自己应该先做一个教案,出书是正经东西,很多东西一旦出版就会被固定。
后面想要修改,也会变得困难,先搞定一个教案,白皮书一样的东西,用来教书,后续想改也容易。
想清楚这些,郭浩就不再纠结。
他开始起草一个教案大纲。
将他心目中对于计算材料学这门学科的想法,从入门到精通,开始做一个成教案大纲。
对于郭浩来说。
这种事情倒是不难。
写完教案大纲之后。
并没有急着写教案,反正虽然自己现在是燕航教授,但是自己要下半年才开课。
而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尽快完成系统的任务才是。
稍稍沉吟了一下,郭浩还是决定发一篇算法类型的论文,完善目前的计算材料学算法。
因为他对于计算材料学的认知,已经跟目前世界主流材料学界有了大相径庭了。
这方面,倒是可以发几篇论文。
发一区很简单,而且也不完全是灌水,本身也是目前材料学界需要的算法知识,更关键的是,不涉及到一些核心机密数据。
本身没有任何的问题。
灌水也是需要技巧滴。
每年那些一区的期刊,难道每一篇论文都是重大成果?
明显是不可能的,但要说一区论文没价值。
恐怕连院士也不敢大放厥词这种话。
有没有价值,取决于度。
第二天。
“怎么样?这个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