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重生唐末之祸乱天下> 第213章 黄巢称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3章 黄巢称帝(2 / 2)

之所以要这样做,就是要在根本上断绝土地兼并的法律基础,把这颗封建社会的毒瘤摘除干净。

当然要想人民过得好,光规定土地国有是没有用的,关键还在于发展经济。

其中最核心的还是要发展农业。

虽然在黄巢的推动之下,全国的工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河南道已经基本进入了工业化社会。

不过这个所谓的工业化,非常的原始和初级,主要还是以手工业和采矿业为主,在生产力方面承担不起带动社会整体经济的重任。

而农业作为封建社会的支柱产业,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内左右国计民生的发展。

所以大力发展农业实际上才是中华帝国的立国之本。

随着小冰河期的到来,传统的粗放型农业生产已经无法养活大量的人口了。

以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精耕细作将成为未来的农业发展的主流。

所以想要发展农业首先发展水利。

好在这个时代中国的自然环境破坏的还不严重,特别是黄河流域还能够通航船只,水也没有浑浊。

即使是后世的黄土高原,现在也有大片的森林。

所以在这个时代发展水利还是相对容易的。

从大禹治水算起来,我华夏先民发展水利工程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华夏是真不缺发展水利的人才和技术储备。

华夏一直缺的不过是组织水利工程建设的国家力量罢了。

而黄巢的政权最大的优势恰恰就是组织能力。

黄巢的政权是从组织性最强的工业生产起家的,所以黄巢的官员梯队里排满了擅长组织工程和生产的建设型人才。

其中唐朝大臣、水利专家,医学家孟诜之曾孙孟府。

孟府是孟简的儿子,德州平昌县(今山东省临邑县)人。

唐朝时期,长江自镇江以下江宽水深,风大浪高,粮航行承受极大风险,以致粮船大多由南运河至润洲(今镇江)过江至对岸六圩入北运河北上。

但由于奔牛以上河段地势高昂,一遇枯水,航船堵塞,交通极为不便。

孟简到任后,了解到这一情况,作了实地考察,同时了解到由于武进西北无通江大河,加上地势高昂,灌溉困难,农业作物收获无保障,农民苦不堪言。

元和八年(813年),孟简征集常州郡内及附近的民工15万人,对北自河庄(今孟河城)附近长江岸起,南至奔牛附近万缘桥京杭大运河岸一线中间的旧河道进行贯通拓浚。

工程期间,孟简亲赴河岸监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