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能量衰减,专家们提出了几种应对方案。一种方案是研发“能量逆熵装置”,通过引入特殊的能量反应,中和“熵变因子”,逆转能量衰减。另一种方案是寻找新的能量源,补充多元宇宙的能量储备,同时调整能量使用结构,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但各次元在实施这些方案时存在分歧。一些次元认为研发“能量逆熵装置”风险巨大,可能引发不可预测的能量反应;而寻找新能量源则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且可能对未知区域造成破坏。
针对“虚拟沉迷症”,联盟建议加强对虚拟技术的监管,制定严格的行业规范,限制虚拟平台的诱导性设计。同时,开展大规模的社会教育活动,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虚拟世界使用观念,加强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参与。然而,部分次元担心加强监管会限制虚拟技术的创新发展,对社会教育活动的效果也表示怀疑。
艰难推进与危机初显
尽管面临分歧,“宇宙危机预防联盟”还是决定逐步推进应对策略。在应对能量衰减方面,联盟成立了“能量危机应对小组”,负责“能量逆熵装置”的研发和新能量源的探寻工作。“能量逆熵装置”的研发面临诸多技术难题,“熵变因子”的复杂特性使得能量反应难以精确控制。新能量源的探寻也进展缓慢,多元宇宙的未知区域充满危险,探测工作困难重重。
在解决“虚拟沉迷症”方面,虽然部分次元开始加强对虚拟技术的监管,但行业规范的制定过程中,各方利益难以协调,导致规范出台缓慢。社会教育活动在推广过程中,由于各次元文化背景和社会结构的差异,难以制定统一有效的教育方案,效果参差不齐。
就在应对策略艰难推进时,危机开始初显端倪。能量衰减的速度有所加快,一些对能量需求较高的次元开始出现魔法波动不稳定、科技设备故障等问题。“虚拟沉迷症”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社会凝聚力下降,部分次元的现实生产活动受到影响。
危机加剧与紧急应对
面对危机的加剧,艾莉丝、伊恩和莉莉迅速启动紧急应对机制。针对能量衰减,他们加大对“能量危机应对小组”的资源投入,调集各次元的顶尖专家,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同时,组织次元间的互助行动,合理调配能量资源,优先保障关键领域的能量供应。
对于“虚拟沉迷症”,他们加强对虚拟平台的监管力度,对违规平台进行严厉打击。组织跨次元的心理健康专家团队,为沉迷虚拟世界的居民提供心理咨询和康复治疗。同时,根据不同次元的文化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社会教育方案,通过社区活动、学校教育等多种方式,引导居民回归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