篓子也得重新整理了一下,何首乌放在下面,野鸡和野鸡蛋放在上面,在上面盖了一层新鲜的草。
感觉万无一失。
…
尚北背着自己编的背篓,望着半山腰的高耸入云的竹林,决定下次一定要去竹林里看看。
竹林肯定会长竹笋,如果挖一篓子竹笋,应该够吃很久的吧!
此时太阳还很高,尚北背着大半篓子的东西,下了山,直接步行往公社走去。
担心鸡会变味,她走得很快,一路不停歇的,终于到了公社。
她的视线从街道旁的一间间门面房扫过,就连迎面碰到几个戴着红袖章的小年轻,推推搡搡的压着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太太,都没能引起她过多的注意。
一条街走完,直到往左拐走向另一个街道走了很久,才在一个巷子口的转角处,找到了一处药材代收点。
尚北有些惊喜的走了过去。
挺大的门面房里面,只有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坐在板凳上打盹。
“请问,这里收药材吗”尚北站在门槛处直接问道。
“啊?哦,同志你要干嘛?”老头睡眼惺忪的坐直了身体。
尚北只好把刚刚的话在大概重复一遍,“我说,老人家您这里收药材吗?我在山上挖了些何首乌你这里收不?”
“何首乌?收收收!进来,我看看。”老头拿起一旁的老花镜戴上,上下打量着尚北:“你这女娃娃听口音好像不像咱这边的人呐。”
尚北把背上的篓子放在地上,道:“老人家您真是见多识广,我是外地来的知青。”
一边说着,将背篓上的草拨开,露出了里面油光滑亮的大野鸡和十来个瞧着就很喜人的野鸡蛋。
尚北佯装并没发现老头盯着野鸡那直勾勾的眼睛,淡定的从下面掏出了一个个头比较大的何首乌,递到老头面前。
老头目光恋恋不舍的从野鸡身上挪开,伸手接过上北手中的何首乌,在手中掂了掂,又仔细瞧了瞧,才开口道:“品相还不错,有80年了,80年份的何首乌现在统一收购价六元一斤。”
能卖到钱就好!
至少没有白跑一趟!
尚北暗暗的松了口气,她蹲下将筐里剩下的何首乌全部掏出来堆在地上,“都在这了,您给算算一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