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傅秋涛回电表示同意后,独立师各部立即分头行动起来。
曹路率领三纵接替孟浩然部144师驻防八公山遮蔽阜阳。
被替换下来的第144师则与陶旺的二纵合兵一处,在郭勋祺的指挥下收复倭寇撤离后的信阳、大悟、花园(现孝昌)一线,与驻防孝感的倭军形成相持。
新成立的曾晓四纵负责留守根据地作为预备机动兵力。
赵骥则和刘焕的一纵一起行动,分散进入河南东部南部,干回了当年在四明山发动群众拉队伍的老本行。
一纵是独立师的核心战力,各级军官和骨干士兵都是从浙东一路打出来的老底子,对于如何在敌后发展壮大力量是再熟悉不过了。
在挺进中原之前,赵骥专门召开了全纵干部大会:“我们这一次就是要干回老本行,那就是要把大家分散到广大农村地区去发动群众,去壮大我们的力量”。
“全纵按团为单位划分责任区,各团根据本区的具体情况,自行决定以连、排、班为最小单元行动”。
“边委会给大家配备本地同志作为联络员,免得大家口音不通、乡情不熟”。
“你们下到村里以后,要按我们以前在四明山根据地的扩红办法,先镇压当地团练武装,再物建进步积极分子,然后建立基层村委会和民兵武装”。
“现在豫东受了灾,倭寇和国府谁都不想管老百姓的死活,个人的力量在灾难的面前是渺小的,但人民的力量却是无比强大的,大家要以救灾为引领来发动群众,让老百姓知道我们人民军队的真正本质,是与旧军队完全不同的子弟兵”。
一纵的官兵大多都是扩红的能手,而且豫东的扩红条件比当初在四明山要好得多,赵骥当初在浙东是费了不少工夫和心思才拉起一支游击队来的,而现在遍地灾民的中原大地,那大概率会是一呼百应、云从影集。
乱世人命不如狗,活都要活不下去了,你不闹革命还等什么!
果然,在一纵战士分散进入各镇、村以后,陷入绝望的当地百姓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选择了拥护和支持。
在战士们的带领和组织下,一盘散沙的百姓们很快就集体行动起来重建房屋、疏浚河道、排引积水、恢复耕地,大伙儿本来暗无天日的生活中总算透出了一抹阳光。
对未来的希望,是这个黑暗的时代里最难得的东西,也是百姓们最想要的。
而现在,希望终于来了!
如赵骥所料,独立师在豫东地区的发展超乎想象的顺利,几乎是一夜之间就赢得了当地数百万灾民的心。
中原大地一时间红旗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