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张洪几乎每天都带着十来个强壮的族人,用厚厚的兽皮和麻布包裹着,在营地外面巡视或者工作,当然严寒只能让他们待上一两个小时,而且必须是中午出太阳的情况下。
在铁器斧头锯子和爬犁的加持下,砍伐和运送树木变得简单,营地北面的松树林提供了一根根长度达10米的木材。而这些木材,只要稍加修整,就是很好的桥面材料。
算上小溪两岸的支撑点,整个小溪的宽度也只有5米多一点了,即使是直接铺上4米多长的圆木,也可以勉强直接使用。
但这座桥未来将是沟通两岸重要的节点,张洪想让这座小桥用的更长久一些,觉得在小溪中间再安置个支点,会更加稳固。
第二天中午,天气晴朗,张洪带着族人沿着前一天清理出来的小道,拖着几十根处理好的圆木,带着斧头、锤子等来到岸边。
熊奇、羽落、树皮等人两人一组,扛着表面碳化过的木材,在被冰冻的小溪选定位置慢慢地敲出一个冰洞,因为天气太冷,冰层很厚,从冰洞往下看,只有不到一尺深的溪水。
冰洞敲出来之后,熊奇将一端削尖的木桩插到水底,羽落、树皮则用准备好的锤子轮流往下砸,直到木桩底部插到水底大概半米,砸不下去才停。之后按照此方法,又砸下三根木桩,总共四根木桩呈“口”字形排列,四根木桩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长边沿着河流的方向,两根木桩差不多有个4米远,而短边的两根木桩,大概有1米宽。
与此同时在砸木桩的同时,张洪指挥一队6人,在熊大的带领下,将事先准备好的石头、煤渣等倒在木桩下方的水中,并用木锤使劲地敲,让石头与木桩贴合的更紧密一点,防止溪水长年累月的冲击,损害木桩;另一队在熊二的带领下,在两岸同时施工,将收集来的大石头填到事先简单挖好的坑中,并一点点垫平,与两岸高度差不多相同。
这个工作花了众人接近三天的时间,第三天中午,天气开始变坏了,张洪没有让族人呆太久,就让他们回去了,而桥的两岸基座、溪中间的基座也大致完成。
小溪中间的长方形基座,被用石头、木材等堆成了一个底部宽、上面窄的梯形,基座离两岸都有快两米的距离,不影响溪水的流向。同时,两岸的基座凸入河道有1米多,用石头和土、煤渣等垫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