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江花玉面> 第153章 分崩离析(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3章 分崩离析(四)(1 / 2)

景初六年,春寒料峭,凛冽的朔风仿若万千钢刀,无情地割裂着天地间的万象。宋王姬右寅龙驭宾天,恰似巨石惊破平湖,刹那间,层层涟漪翻涌,阴翳迅速笼罩了整个宋国。年仅十七岁的姬琊,稚气未脱,眉眼间尚留青涩,却于这风云诡谲之际,仓皇上位,以稚嫩之躯,扛起了宋国那千钧重担。

朝堂之上,托孤大臣苏家与吕昌之势力,犹如参天巨木,盘根错节,枝叶纷披,相互掣肘制衡。其表似静水流深,实则暗流激涌,仿若平静海面下隐匿着的惊涛骇浪,随时可能吞噬一切。

苏椿,苏家之执牛耳者,凭恃苏家在文官集团中那绵密繁复、深不可测之根基,在朝堂之上肆意纵横,党同伐异。其长袖善舞,借门生故吏遍布朝堂之利,对忤逆者明压暗制,欲将朝权尽揽于手,仿若贪婪蛛母,精心织就那密不透风的权力之网。

其子苏元湟,倚仗苏家权势,在京城繁华街巷间横行无忌,出入皆有恶仆环伺,状若恶虎巡山。但凡拂逆其意者,必遭其严酷惩处。百姓于其淫威下敢怒而不敢言,唯于暗处以诅咒泄愤;官员们亦对其恶行侧目,却因忌惮苏家势力而隐忍不发。那一道道饱含愤懑的目光,一声声满是无奈的叹息,皆如沉甸甸的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众人的心头。

吕昌,这位戍守江陵的大都督,久历烽火硝烟,麾下劲卒皆为精锐之士。他身披坚甲,屹立江陵城楼,极目远眺山河,眼眸深处忧思如渊。他深知苏家行径若不遏止,宋国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在他眼中,宋国的前途仿若狂风巨浪中飘摇欲倾的孤舟,而苏家所为,无疑是在船底凿出致命孔洞,使舟船渐趋沉没。

在吕昌的隐秘据点内,烛火明灭不定,映照着屋内众人凝重肃然的面容。吕昌与心腹将领围坐于简陋木桌旁,桌上摊开的宋国地图,山川脉络纵横,仿若在低诉着这个国家即将面临的动荡与危机。一位将领眉头紧蹙,忧心难掩,声线微颤地说道:“大都督,今朝堂之上苏家势焰熏天,新王又年幼懵懂,倘若我们贸然行事,恐将引发各方强烈反弹,非但无法拯救宋国,反而会令局势陷入更深的混沌。”其言辞间满是犹疑与不安,眉间愁绪仿若凝为解不开的死结。

吕昌眉峰轻蹙,双眸中却透射出坚毅光芒,那光芒仿若能洞穿沉沉夜幕,瞥见宋国未来的熹微曙光。他缓缓起身,负手而立,踱步至窗前,凝望窗外深邃夜空,声如洪钟,沉稳有力地说道:“苏家倒行逆施,若不早日除之,宋国必亡。我们手握雄兵,当下唯有蛰伏待机,待时机成熟,一击而破。此乃关乎宋国存亡之生死较量,我们唯有奋勇向前,绝无退路。”其话语仿若洪钟大吕,在静谧夜空久久回荡,震撼着每一位听者的心神。

苏家府邸内,气氛凝重压抑,仿若铅云密布。苏椿在书房中来回踱步,面色阴沉似水,手中紧攥一份密报,其上详尽记录着吕昌在江陵的一举一动。他目光狠厉如鸷,似要将密报灼出洞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