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面露愧色,沉默不语。村里和志军一般大的男娃子有的孩子都两岁了。而志军因为妈妈是疯着生的他,又因为妈妈去世后他悲伤过度被别人添油加醋误认为精神失常,所以没人上门给他牵线搭桥。那个闻名乡里的专职媒人似乎都把志军遗忘了。可是志军却不着急,心静如水,泰然处之。
处于九十年代的内地,无论男女,只要过了二十五岁还没结婚就会被人认为肯定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然不会剩下,再想找个合适的就不那么容易了。超过三十岁不结婚的就会被家族认为是“罪人”,被人看不起,必须有强大的丰盈的内心才能承受住那种无形的压力而不至于影响自己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如果是大龄未婚女孩人家还会在名声上指指点点,唾沫星子乱飞,弄得家人也抬不起头,尽管可以出门打工在外地找婆家,但想在本地找就不容易了。当然,那时候的内地农村如果一个女孩想不嫁人单身一辈子是不可能的,那可是惊世骇俗的行为,被公认为是“怪物”。
这就是传统观念上内地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区别。可见经济的进步是人文素质提升的重要基础,经济发展也在不断改变着一些落后的传统观念。后来内地出去打工的年轻人受沿海发达地区影响婚龄越来越大,而老家的父辈们也潜移默化的接受了新思潮,不再催促子女早婚早育,不再把大龄剩男剩女当成“洪水猛兽”般的歧视。那句代代流传挂在父辈们嘴边念叨的“早栽秧,早割谷,早生儿子早享福”的老话也不再是套在年轻人头上的紧箍咒。甚至一度“丁克”成为了时髦,在注重个体生命质量的当下,单身、“不婚主义”又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改变了人们的婚姻、生育观念,引起广泛的社会讨论。甚至影响了父辈,很多而立之年,四十不惑的夫妻都纷纷走出“围城”,享受一个人的自在。
更多的是婚姻不幸福的女性,在把孩子抚养长大后再不愿被男人精神内耗,而独立自强。这也给男同胞们一个警醒,摒弃大男子主义,“爱人”是一辈子都需要“爱”去呵护的,爱人不是你的老妈子和免费保姆不是你的私有物品。爱是人格的平等与尊重。如果你不爱你的爱人,就请给她自由。
教男同胞们一个简单的常识,如果您嫌您的爱人唠唠叨叨满脸怨气,绝对是你的爱不够,你应该反思自己而不是厌烦爱人唠叨。没有哪个女人天生就是怨妇!没有哪个女人不想小鸟依人!没有哪个女人不渴望心心相印琴瑟和鸣。一个婚姻里的女人幸福与否,看脸就知道了,心里感受到的幸福是洋溢在脸上的自信,满足的笑容,从容不迫的气度。那绝不是一个在男人的臭脾气下过得一地鸡毛、惊惊惶惶、吵吵闹闹、瞻前顾后、一脸哀怨、形容枯槁、眼睛黯淡无光的女人所能装出来的。精心的装扮也掩饰不了神情的落寞和内心的阴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