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答题:从始皇开始> 第36章 太子李承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章 太子李承乾(2 / 2)

行为不检:李承乾成年后,常常隐瞒李世民游山玩水,散朝之后也常与一群不逞之徒戏耍。他曾作铜炉、大鼎,命人盗取民间牛马,与自己的亲信们一起食用。

亲近不法之人:汉王李元昌被李世民谴责行为多有不法,但李承乾却与之多有亲善。

掩饰错误:面对他人的劝谏,李承乾便端坐一旁,多方辩解来掩饰自己的错误,让众人都以为他是一个有贤德的人,但后来人们逐渐知晓了他德行有亏。

3. 与李泰争权:

心生危机感:李承乾患有腿疾,行动多有不便,见魏王李泰受到李世民的喜爱,且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隐隐有越过太子的势头,如允许李泰开设文学馆、赏赐丰厚、让其居住武德殿(但后因大臣劝谏收回成命)等,这让李承乾担忧自己被废去太子之位,于是与李泰结怨,二人各自结交党羽、互相争权。

4. 走向谋反之路:

刺杀李泰未遂:贞观十六年即642 年,李承乾派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等人谋杀李泰,但没有成功。

密谋起兵:谋杀李泰失败后,李承乾与李元昌、侯君集、李安俨、赵节、杜荷等人联盟,欲意谋反。

5. 谋反被废与去世:

被废流放:643 年,齐王李佑在齐州谋反,纥干承基牵连其中。他害怕自己被处死,便将李承乾欲意谋反一事上报朝廷。李世民诏令长孙无忌、房玄龄、褚遂良等人审理此案,最终李承乾太子之位被废,流放至黔州。

郁郁而终:李承乾于贞观十九年即645 年在黔州去世。李世民得知后,停止朝会,以国公之礼予以安葬。其实李世民也知道他对李承乾终究还是太苛刻了。可现在后悔已经太晚了。

我们再来说说李承乾谋反。

李承乾叛变的原因、过程及其结果:

1. 原因:

自身压力与逆反心理:李世民对李承乾寄予厚望,为他配备了众多名师,对其言行举止严格要求。这种高压式的教育让李承乾不堪重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例如,他的老师于志宁、孔颖达等经常劝谏并向李世民汇报他的不当行为,这让李承乾对他们心生不满,也对父亲的严厉管教感到抵触。

身体缺陷引发的自卑与不安:贞观十三年,李承乾患上脚疾,这使他行动不便,内心也开始自卑。在封建王朝,身体有缺陷的太子可能难以获得大臣和民众的完全认可,这让李承乾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担忧,害怕因此失去太子之位。

李泰的威胁:魏王李泰深受李世民宠爱,李世民允许李泰在魏王府置文学馆,自由引召学士,还对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大肆赏赐,其待遇甚至超过了太子李承乾。李泰的受宠以及展现出的野心,让李承乾感到自己的太子之位受到严重威胁,心生恐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