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答题:从始皇开始> 第143章 乌台诗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3章 乌台诗案(2 / 2)

“乌台诗案”是历史上通过文字治罪的典型,也是朝廷党争的产物。这一事件让苏轼经历了一百三十余天的牢狱之灾和黄州之贬,但也对他的心态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黄州期间,苏轼的创作更加深刻和内省,留下了许多着名的作品。

张方平(1007 年 - 1091 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原名为善,应天府南京(河南商丘)人,北宋政治家。他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早年经历与才华:

张方平少年时聪敏绝顶,家庭贫寒但勤奋好学,读书过目不忘。他曾向别人借三史读,十来天就归还并表示已读完。他考取茂才异等,任校书郎、知昆山县,又考中贤良方正科,逐步升迁至翰林学士和御史中丞等高职。宋仁宗天圣年间,他以才智被誉为“天下奇才”。

2. 政治作为:

建言献策:在西夏赵元昊准备叛乱时,他提出暂时忍让、加强战备的策略,认为这样可使西夏师出无名且难以与宋朝决战,但当时朝廷未采纳。后来他又献上《平戎十策》,提出屯兵河东等战略构想。

出使契丹:张方平曾以修起居的身份出使契丹,契丹王对他赞赏有加,还将坐骑送给他。

治理地方:他在益州任刺史期间,通过冷静的分析和果断的决策,稳定了蜀地局势,成功抵御南诏大理侬智高的侵扰,赢得了民众的敬重。

3. 对苏轼的帮助:

张方平对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有知遇之恩。在苏家父子名不见经传时,张方平把他们推荐给了欧阳修,并给他们提供了从家乡赴京师赶考的盘缠、路费。

在“乌台诗案”发生后,已退休在家的张方平不顾自身安危,为苏轼辩护,率先四处奔走,想方设法营救他。苏轼视张方平为亲人、挚友、恩师,在得知张方平去世后,为他服孝三个月,并撰写了《张文定公墓志铭》。

4. 文学成就:他编着了四十卷的《乐全集》。

总的来说,张方平是北宋时期一位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政治才能、品德以及对苏轼的帮助都为后人所称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