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四十三年(1564 年),这一年于我——京城街头的老乞丐阿福而言,是充满了波折与希望的一年。过往的岁月里,倭寇的侵扰如同一团挥之不去的阴霾,笼罩着沿海百姓的生活,也让整个国家陷入动荡。而在这一年,传来了倭患终被平定的消息,这本该是举国欢庆的时刻,可我心中却不禁泛起一丝疑虑:倭患真的平定了吗?日子真的能安稳下来吗?
年初,京城依旧是繁华与破败交织的景象。我像往常一样,在城门口的老位置开始一天的乞讨。冬日的寒风凛冽,吹得人脸上生疼,可人们的热议话题却让这寒冷的街头有了几分热度,那便是抗倭局势。
“也不知道今年抗倭形势咋样,这倭寇闹了这么多年,啥时候是个头啊。”一个裹着破旧棉衣的老者,一边跺脚取暖一边说道。
“听说广东那边打得不错,官军把倭寇打得节节败退呢。”旁边一个年轻人回应道。
我听着他们的对话,心中默默期盼着倭患能早日平息。这些年,我在街头见证了太多因倭寇侵扰而流离失所的百姓,他们的悲惨遭遇让我对倭寇恨之入骨。据《明史纪事本末·沿海倭乱》记载,“自嘉靖以来,倭患蔓延,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焚劫惨酷,所过郡县,荡然一空”,倭寇的烧杀抢掠,使得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沿海百姓苦不堪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抗倭的好消息越来越多。我从一些从前线回来的士兵口中得知,在众多抗倭将领的努力下,倭寇的势力被大大削弱。其中,俞大猷和戚继光两位将军的功绩尤为显着。
俞大猷,这位久经沙场的抗倭名将,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的海战经验,在广东地区给倭寇以沉重打击。《明实录》中记载,俞大猷到广东后,深入了解当地倭患情况,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战略。他整顿水师,打造了坚固的战船,训练出一支精锐的水军。在与倭寇的海战中,俞大猷指挥若定,采用火攻、包抄等战术,多次击败倭寇舰队。
“俞将军可厉害了,他的战船又大又坚固,火器也厉害。和倭寇打仗的时候,远远地就能把倭寇的船打得着火,倭寇根本不是对手。”一个从前线回来的水兵兴奋地说道。
而戚继光,他的戚家军早已威名远扬。戚继光是一位极具创新精神的将领,他根据南方地形和倭寇作战特点,创造了鸳鸯阵。在《纪效新书》中对鸳鸯阵有详细记载,此阵法以十二人为一队,长短兵器相互配合,攻防兼备。戚家军在戚继光的带领下,多次与倭寇交锋,每战皆胜,令倭寇闻风丧胆。
“戚将军带着我们打仗,每次都能把倭寇打得落花流水。那鸳鸯阵太好用了,倭寇冲上来,就被我们各个击破。”一个戚家军士兵满脸自豪地说道。
在俞大猷、戚继光等将领的持续打击下,倭寇的势力在这一年被彻底瓦解。沿海地区的倭寇据点被逐一拔除,残余的倭寇或被歼灭,或狼狈逃窜。到了这一年的年末,终于传来了倭患终被平定的消息。
这个消息如同一声惊雷,在京城炸开了锅。街头巷尾,人们都在欢呼雀跃,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