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清朝光绪五年,此时的中国正站在新旧交替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冲击。一方面,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后,西方的文化、科技、思想等如潮水般涌入,洋务运动也在艰难推进之中,近代工厂、新式学堂等新事物不断涌现,试图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另一方面,传承了千百年的传统观念依旧根深蒂固,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守旧派坚守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信条,对那些来自西方的新奇玩意儿和思想理念充满抵触,而主张学习西方、变革自强的维新派等有识之士则积极倡导新思潮,力求打破旧有的桎梏,于是,传统观念与近代思潮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激烈碰撞,在朝野上下、市井街巷都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与思考,整个社会都在这股碰撞的浪潮中动荡起伏。
据《光绪朝思潮碰撞纪要》记载:“五年,国中传统观念与近代思潮之冲突日剧。于朝堂,诸臣就洋务诸事、西学之引入争辩不休,守旧者恐坏祖宗成法,损华夏道统,力阻变革;维新者则以西方之强为鉴,倡学技艺、改制度,求国家之振兴。于民间,新学堂欲兴,然民众多有疑虑,或惧子弟入之则忘本,弃传统之学;西学书籍渐传,亦遭非议,视其为异端邪说者不在少数,然求新求变之风亦渐起,新旧之斗,实乃时代之大变局也。”从这段文献资料中,清晰地展现出当时两种观念碰撞时的激烈程度以及社会各界不同的态度,变革的道路在这重重矛盾中显得异常坎坷。
阿才,是个性格直爽又倔强的年轻人,心里认定的事儿,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任谁说都不好使。他为人正直,对那些不公平、不合理的事儿总是看不惯,敢于仗义执言。不过,他有时候也过于莽撞了,做事不考虑后果,常常因此得罪人,给自己招来不少麻烦。阿才本是福建福州城里的一个普通教书先生,平日里教着一群小孩子诵读四书五经,传承着传统的学问。但随着近代思潮的传入,他接触到了一些新的书籍和理念,心中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也开始思考传统观念与这些新思潮之间的差异,在这一年里,他便陷入了这场观念碰撞的旋涡之中,经历了诸多曲折与感悟。
这一年初春,阿才像往常一样在私塾里给学生们授课,讲解着《论语》里的经典语句。可他的心思却有些飘忽,因为前几天他偶然在一个朋友那里看到了一本从国外翻译过来的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的书,书里讲的那些新奇的天文地理、机械制造的知识,让他大开眼界,同时也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疑惑的种子。
下课后,阿才找到那位朋友,把书借了回来,打算仔细研读一番。回到家后,他一有空就捧着那本书看,越看越觉得有意思,心里想着,原来这世上还有这么多自己不知道的学问啊。
可这事不知怎么的就被私塾里的其他先生知道了,他们纷纷跑来劝说阿才,说这些洋人的东西都是歪门邪道,读多了会坏了心性,忘了祖宗的学问,还是应该专心教好四书五经才是正事儿。
阿才却不以为然,他反驳道:“各位先生,我觉得这洋人的学问也有可取之处啊,咱们不能一味地排斥,说不定学学这些,还能让咱们的国家变得更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