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喂!当乞丐去啊?> 第1440章 年 三杨辅政下的朝政清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40章 年 三杨辅政下的朝政清明(1 / 2)

正统五年,大明朝的天下,在历经了开国以来的诸多风雨后,正处于一个看似平稳却又暗流涌动的阶段。皇帝朱祁镇尚年幼,难以独揽朝纲,幸得有三位贤臣辅佐,那便是杨士奇、杨荣、杨溥,人称“三杨”。这三人皆是德高望重、才学出众之辈,在朝堂之上,秉持着公正之心,操持着大小事务,使得朝政清明,犹如那朗朗乾坤,驱散了诸多阴霾,让百姓们得以在安稳的世道中繁衍生息,也让朝中的臣子们各安其职,一片井然有序之象。

据《明史·杨士奇传》记载:“仁宣崩,新天子在谅阴,王振挟帝用事,导帝以严御下,大臣下狱者不绝,而三杨皆累朝元老,振心惮之,未敢逞。士奇等念祖宗基业,同心辅政,以宽厚开上意,选贤能,罢冗官,核田赋,清刑狱,一时朝政清明,海内晏然,人皆颂之,谓得贤相之力也。”这寥寥数语,便道出了三杨辅政时的关键作为以及所营造出的良好局面。在先帝驾崩,新皇守丧期间,王振虽仗着皇帝的宠信开始弄权,使得大臣屡屡被下狱,可三杨作为历经数朝的元老,让王振心中忌惮,不敢肆意妄为。而他们一心挂念着祖宗打下的基业,齐心辅助朝政,用宽厚的态度去影响皇帝,选拔贤能之才,裁撤多余的官员,核查田赋,清理刑狱,一时间,朝政变得清明起来,四海之内都安宁祥和,人们纷纷称赞,都说是贤相们的功劳,也由此为这围绕“1440年 三杨辅政下的朝政清明”的故事搭建起了基于史实的框架,让那段满是贤能与谋略、关乎大明兴衰的历史有了清晰可寻的脉络。

在京城之中,住着一位名叫徐文的年轻御史,年方二十有四,生得眉清目秀,气质儒雅,一袭青衫穿在身上,透着股书卷气。他自幼便立下志向,要做那清正廉洁、为百姓谋福祉的好官,凭借着自身的才学,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成为了御史台中的一员。徐文为人刚正不阿,眼里容不得沙子,只要见到不平之事,便定会仗义执言,哪怕是得罪权贵也在所不惜,性格中带着几分执拗,而这执拗的性子,在这三杨辅政的朝堂之上,既有让他得以施展抱负的机会,却也在后来给他带来了不少波折,至于最终结局如何,也只能随着那历史的车轮缓缓转动方能知晓了。

这日,徐文如往常一般在御史台整理着卷宗,听闻同僚们在议论朝堂之事。一位年长的御史皱着眉头说道:“如今有三杨大人辅政,这朝堂之上倒是清明了许多,可那王振仗着皇上的宠信,暗地里小动作不断,也不知日后会如何呀。”另一位御史也附和道:“是啊,三杨大人虽能制衡王振,可那阉人谄媚之态,难保不会蛊惑了皇上,咱们做御史的,可得时刻警醒着,为朝廷揪出那些奸佞之徒啊。”

徐文听了,心中深以为然,他放下手中的卷宗,说道:“诸位大人说得极是,吾等身为御史,身负监察之责,绝不能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坏了这来之不易的清明朝政。”众人听了,纷纷点头称是,可也都面露忧色,毕竟王振的势力也不容小觑。

没过几日,徐文便接到了一桩案子,乃是地方上一位官员被弹劾贪污受贿,鱼肉百姓。徐文深知此事关乎吏治清明,当下便决定亲自去调查一番。

他带着几个随从,快马加鞭地赶到了案发之地。那地方的百姓听闻御史前来调查,纷纷围了过来,哭诉着那官员的种种恶行。一位老者流着泪说道:“大人啊,那狗官平日里搜刮我们的钱财,强占我们的田地,稍有不顺他心意的,便被抓进大牢,我们百姓的日子可真是苦不堪言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