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四年,大明的西北边境上空似有阴霾笼罩,那原本安宁的土地,因满俊之乱,陷入了一片动荡与混乱之中。满俊,本是当地土达族的首领,素有野心,趁着朝廷对边境地区管控稍有松懈,便聚众起兵,占山为王,四处劫掠周边村落,一时间,百姓流离失所,叫苦不迭,那往日的祥和被战火与哭喊彻底打破。
据《明史·项忠传》记载:“四年,满俊反,据石城。石城险固,俊犷悍有谋,招诱无赖,远近无赖争附之,贼众至二万,关中震动。”寥寥数语,却将满俊之乱的起始、其据点的险要以及叛乱规模之大描绘得清晰可见,那石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满俊为人既凶悍又颇有谋略,召集了众多无赖之徒,势力迅速壮大,竟达两万之众,使得整个关中地区都为之震动,朝廷也不得不将目光聚焦于此,决心征讨平乱,由此,一段围绕着征讨满俊之乱的波澜壮阔又充满艰辛的故事,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在固原城,有一位名叫林文轩的年轻书生,年方二十有三,生得面容清秀,气质儒雅,平日里只与诗书为伴,一心想着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他性格温和,心地善良,对这世间的战乱本是满心厌恶,只盼着能在书斋中寻得一方宁静天地,可命运的轨迹却在这满俊之乱中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让他也身不由己地卷入了这场刀光剑影的纷争之中。
这日,林文轩如往常一般在城中的书馆里读书,正沉浸在圣贤之言的精妙意境中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他皱了皱眉头,放下书卷,走出书馆查看。只见街上的百姓们神色慌张,奔走相告,嘴里喊着:“满俊的叛军要打过来了,快跑啊!”林文轩心中一惊,赶忙拉住一位老者问道:“老丈,这是怎么回事?那满俊叛军怎会来这固原城?”老者喘着粗气说道:“公子有所不知啊,那满俊越发张狂了,四处烧杀抢掠,如今听闻咱们固原城富庶,便想来捞上一笔,这可如何是好呀。”
林文轩听了,心中涌起一股担忧,他深知这固原城一旦被叛军攻破,城中百姓必将遭受灭顶之灾。回到家中,他将此事告知了父亲,父亲也是一脸愁容,说道:“文轩啊,如今这局势危急,咱们虽只是读书人家,可也不能坐视不理,得想办法为守城出份力才是。”林文轩点头称是,可他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又能如何帮忙呢?
就在这时,城中的知府大人召集了城中的乡绅、学子等众人,在府衙商议应对之策。林文轩也随着父亲一同前往。知府站在大堂之上,面色凝重地说道:“诸位,如今满俊叛军来势汹汹,欲犯我固原城,我等身为城中之人,当齐心协力,共抗外敌。有懂兵法谋略的,可出谋划策;有力气的,便帮忙搬运守城器械,加固城防,切不可有丝毫懈怠啊。”
众人纷纷响应,林文轩心中一动,想着自己虽不懂行军打仗,可读过不少史书,或许能从古人的智慧中寻得些守城的法子。于是,他鼓起勇气,站出来说道:“大人,学生有一拙见,不知当讲不当讲。”知府看了看他,说道:“但说无妨,如今正是集思广益之时。”林文轩清了清嗓子,说道:“大人,那满俊叛军虽人数众多,可毕竟是乌合之众,我等可效仿古人,在城墙上多备些石块、箭矢,待叛军攻城时,居高临下,予以痛击;另外,可在城中设下疑兵之计,让叛军以为城中有重兵埋伏,不敢贸然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