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二年,大明的山河间,处处透着一种新旧交替的气息。京城之内,大街小巷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茶楼酒肆中,常坐满了谈天说地之人,或议论着朝堂上的新举措,或感慨着民生的点滴变化。而在那刑部衙门所在之地,更是笼罩着一种严肃且凝重的氛围,毕竟刑部关乎着律法的施行,关乎着天下的公正与秩序。
据《明孝宗实录》记载:“弘治二年,以刑部条例岁久,奸吏因缘为欺,多所出入,命尚书何乔新等会官更定之,务从简当,以便遵守。”简简单单的这几行字,却道出了当时刑部条例所面临的积弊,以及朝廷想要整饬律法、匡扶公正的决心,宛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朝堂内外激起了层层涟漪,也由此拉开了一段围绕着更定刑部条例的故事帷幕。
在京城之中,有一位名叫叶清风的刑部主事,年方三十有五,生得面容清俊,身姿挺拔,一袭黑色官袍穿在身,更显冷峻与威严。他自幼便对律法有着浓厚的兴趣,熟读各类法典,心中秉持着公正廉明的信念,一心想要在刑部有所作为,为天下百姓谋求公正。此次更定刑部条例,对他而言,既是重任,亦是实现抱负的契机。
这日清晨,阳光洒在刑部那略显阴森的大院里,叶清风如往常一般,早早来到衙门,整理着案牍文书,准备开始新一天的事务。这时,一位同僚走了过来,神色颇为凝重地对他说道:“叶主事,听闻此次要更定刑部条例,这可不是件易事啊,那旧条例繁杂不说,多年来被奸吏钻了不少空子,想要厘清修正,怕是要费一番大功夫呢。”叶清风微微皱眉,目光坚定地说道:“正是因为积弊已久,才更要好好更定,若任由那些奸吏胡来,律法的公正何在?百姓又怎能信服?”那同僚听了,点了点头,又无奈地叹了口气,转身去忙自己的事儿了。
没过几日,刑部尚书何乔新召集了刑部各官员,商讨更定条例的具体事宜。何乔新站在大堂之上,神色严肃地说道:“诸位同仁,刑部条例关乎我大明律法的施行,关乎天下的公平正义,如今旧条例弊病丛生,此次更定,需大家齐心协力,剔除那些不合理、易生歧义之处,让条例简明扼要,便于遵循,切不可敷衍了事。”众人齐声应和,叶清风更是心中暗下决心,定要全力以赴。
叶清风被分在了负责梳理刑事案件相关条例的小组之中,每日的工作便是翻查过往的案例卷宗,对比旧条例的适用情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起初,他还觉得这工作虽繁琐,但也饶有趣味,像是在与历史上的诸多案件对话,探寻律法的真相。可没几日,便觉出了其中的艰难。那堆积如山的卷宗,有的字迹模糊,有的记录简略,要从中理出头绪,着实不易。
一日,同在一组的一位年轻同僚一边揉着酸涩的眼睛,一边打趣道:“叶主事,这看卷宗看得我都快分不清今夕是何夕了,这眼睛怕是要废咯,咱们这哪是梳理条例呀,分明是在这故纸堆里‘摸瞎’呢。”叶清风微微一笑,说道:“兄台莫要抱怨了,这虽是辛苦,可关乎律法大事,咱们多费些心力,日后律法清明,也是功德一件呀。”说罢,又埋头继续查看卷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