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七年,大明的江山看似依旧稳固,可那维系着南北经济命脉的漕运,却因河道淤塞的问题,陷入了重重困境。京城之中,达官显贵们依旧过着奢靡的生活,可这繁华背后,若漕运不畅,粮食、物资难以按时供应,怕是这安稳的日子也长不了了。而在各地的河道之上,本应是船只穿梭如织,如今却因河道狭窄、淤泥堆积,不少漕船只能搁浅,船夫们叫苦不迭,沿岸的百姓也跟着发愁。
据《明史·河渠志》记载:“成化七年,河道多有壅塞,漕运艰难,舟楫弗通,米粟滞积,上忧之,乃诏令天下疏浚河道,以通漕运,保国之根本,济民生之需。”这般简短的文字,却道出了当时漕运受阻的严峻形势,以及朝廷对此事的高度重视,决意通过疏浚河道来恢复漕运通畅,确保这关乎国家根本、百姓生活所需的运输线能正常运转,也由此拉开了一段围绕着疏浚河道保障漕运的曲折故事帷幕。
在扬州城,有一位名叫柳逸轩的年轻画师,年方二十有五,生得眉清目秀,气质儒雅,一袭青衫,颇有几分文人的潇洒。他平日里醉心于绘画山水,常流连于扬州的各处美景,用画笔描绘这世间的秀丽风光。柳逸轩性格随性,本不太关心这世间俗事,可这疏浚河道之事,却意外地闯进了他的生活,让他不得不卷入其中,也由此改变了他原本平静的生活轨迹。
这日,柳逸轩如往常一般背着画具,来到了扬州城外的运河边,想要寻觅一处绝佳的景致作画。可到了河边,却看到的是一片混乱的景象。只见河道里搁浅着好几艘漕船,船夫们正费力地用竹竿试着撬动船身,嘴里骂骂咧咧,岸上还有不少搬运货物的苦力,围坐在一起唉声叹气。
柳逸轩心生好奇,便走近一位老者,抱拳行礼后问道:“老丈,这是怎么了?怎的如此混乱呀?”那老者抬头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说道:“公子有所不知啊,这河道淤塞许久了,漕船走不了,货物运不出去,咱们这些靠漕运吃饭的,可都要饿肚子了呀。朝廷虽说要疏浚河道,可这事儿哪有那么容易,怕是还得折腾好一阵子呢。”柳逸轩听了,心中一动,想着这倒是个从未画过的题材,若能将这场景画下来,说不定也是一幅别具意义的画作呢。
于是,他便在河边找了个合适的位置,支起画板,开始作画。正画着,突然听到一阵吵闹声,原来是负责河道管理的一位小吏带着几个衙役来了。那小吏看到柳逸轩在这儿画画,眉头一皱,呵斥道:“你这书生,在这儿画什么呢?莫不是在记录咱们这河道的乱象,想要去外面乱说,坏了官府的名声?”柳逸轩赶忙起身解释道:“大人误会了,在下只是觉得这场景颇为独特,想画下来留作纪念,并无他意啊。”那小吏却不信,依旧不依不饶,非要查看他的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