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小说>妙法莲华经> 第73章 第73集《妙法莲华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3章 第73集《妙法莲华经》(2 / 2)

于是,佛弟子来到三宝的地方那就各取所需了,反正佛陀的法门有五乘。你的希望是追求快乐,你说我现在还放不下,我还不想了生死。那也没关系,我家广大,种种皆有!我们佛教多的是法门,佛法有安乐道,你不想了生死,也有安乐道给你,你起码不堕三恶道。欸,他就高兴了,得到鼓励了,他就努力地修五戒十善。有些人觉得三界太痛苦了,他希望涅盘寂静,佛陀创造了一个涅盘寂静的果报让他受用。有些人积极地成就功德,佛陀讲六度让他去修学。

所以,佛陀度化众生,并没有讲出他的真实义,先讲五乘的因果,安乐道、解脱道、菩提道。直到佛陀即将灭度,佛陀知道,该说真话了!

前面的话讲一半,五乘的因果也没有错,只是佛陀讲一半。但是,这个因果是怎么来的?我们以前没有读《法华经》,认为说那是因果给我的报应:我修五戒十善,因果就回馈我人天的快乐。其实不是因果给你的报应,这句话是方便说,是你自己的心性变现出来的!就是说,你的心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本来就具足人天的快乐,但是你要修学五戒十善这个“法”,它才会显现出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修五戒十善,是心现出人天果报。

所以到法华会上的时候,佛陀把所有的因果会归到一念心性。其实是你自己造作以后,你自己变现果报让你来受用的。所以,到法华会上把整个因果背后的主人说出来了。说你从什么地方来?快乐从什么地方来?涅盘寂静从什么地方来?功德从什么地方来?法法消归心性!

佛陀为什么一开始不把话讲清楚呢?因为不能讲清楚,讲清楚以后大家就不想修行了。修了半天,“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你没有这种欲望来钩引你,你就不能精进;不能精进,到最后你就学外道了。所以必须怎么样?“先以欲钩牵”,然后“再令入佛智”,佛陀的方法是两阶段的修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