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各个部落中的众多成员而言,神明的数量可谓是凤毛麟角、极为稀少。
据《山海经》所记载,各部落的总人口累加起来已然超过了十万之众,然而其中所提及的神只却仅仅只有数百位而已。
由此观之,按照常理推断,这些神明定然是异常繁忙的。并且,他们平日里食用的食物并非亲自去寻觅获取,而是需要由各个部落向其源源不断地供应。而这种为神明们供给食物的活动,在古老的《山海经》当中被冠以“祠”之名,若放在今日,我们则会将其称之为祭祀。
上古时代却是真实为诸神提供食物的活动。需要在诸神限定的时间里把足够的数量的食物送到指定的地点,大多数还要按指定的方式进行加工,比如玉石要雕刻成特定的形状,有的五谷需要做熟,有的羊肉需要埋在土里。
伏羲女娲的后代对诸神有生杀大权,而诸神对各部落的成员也是有生杀大权的。
如果说伏羲女娲的后代还算得上是较为文明和理智的族群,那接下来要提到的这些神灵可就没那么讲规矩和道理了。他们行事往往随心所欲,可能仅仅只是因为自身的喜好有所偏颇,又或是一时之间情绪上头难以自控,甚至仅仅是觉得食物稍微短缺了那么一点,便会毫不犹豫地杀掉几个人类来发泄心中的不满或解决眼前的问题。如此一来,各个部落对于这些喜怒无常且残暴不仁的神灵自然是充满了深深的恐惧之情。
正因如此,即便是在夏朝之后,当诸神逐渐远离人类社会的时候,人们内心深处对于他们的畏惧却并未随之消散。这种恐惧如同阴影一般笼罩着整个社会,使得祭祀这一古老的传统得以延续下来。
即便时光流转到了当今这个科技日新月异、人类认知水平突飞猛进的时代,仍然有众多的人对神灵保持着一份敬畏之心以及挥之不去的恐惧感。
特别是那些深信神明真实存在并且坚信其力量无可匹敌的群体,这份恐惧更是如影随形般地伴随着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现今我们脑海当中关于神只的种种概念和想象,已经与古代典籍所描绘的神灵形象有着天壤之别,经过漫长岁月的变迁和文化传承的演变,现代人对于神灵的理解和认知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