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百姓们议论纷纷之时,有人突然发现覃树斌已自缢于午门之前。他的身体悬在半空,随风轻轻晃动,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自己的救赎与决绝。百姓们看到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他的惋惜,也有对他最后觉醒的敬佩。
而在漳州的光复朝廷,听闻覃树斌的所作所为后,众人也为之感慨。赵琮站在朝堂之上,面色凝重:“覃树斌虽有大过,然其最后能以死明志,揭露真相,亦当为其正名。” 诸葛无悔微微点头:“陛下圣明,覃树斌此举,或可唤醒更多迷茫之人,使我大宋子民更加团结一心。”
随着檄文的传播,各地的仁人志士纷纷响应。在山林之间,一位隐居的剑客看到檄文后,毅然背起长剑,踏上了前往漳州的道路。他心中暗道:“大宋兴亡,匹夫有责,吾虽一介武夫,亦当为光复出力。” 在江河之畔,一位年轻的书生放下手中的书卷,告别家人,向着漳州而去。“吾读圣贤书,自当学以致用,助朝廷驱除外侮。”
一时间,漳州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忠义之士。他们有的是武艺高强的侠客,有的是饱读诗书的文人,有的是身经百战的退伍老兵,还有的是一腔热血的普通百姓。光复朝廷的军队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士气也越发高昂。
在军营之中,关翼、张猛等将领开始加紧训练新兵。关翼站在演武场上,大声喊道:“诸位兄弟,如今覃驸马以生命为我们换来这人心所向之局面,我们更当努力训练,不负众望。” 新兵们个个精神抖擞,刻苦训练。他们在烈日下练习枪法、刀法,在黑夜中学习行军布阵。
诸葛无悔则与文臣们商议着下一步的战略。“如今我军兵力大增,当趁此机会,主动出击。先稳固南方防线,而后挥师北上,与元军决一雌雄。” 诸葛无悔目光坚定地说道。
文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开始筹备粮草物资,联络各地的忠义力量,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全面的准备。
而在民间,百姓们也自发地组织起来,为军队提供后勤支持。妇女们日夜赶制棉衣、军鞋,孩子们帮忙传递消息,老人们则将家中的粮食捐献出来。整个光复朝廷上下一心,同仇敌忾,仿佛一股强大的洪流,即将向着元军席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