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途中,李佳琦遇到了负责绿色工程的赵原。赵原看上去比以前黑了不少,也瘦了一大圈,可他的眼神里,透着一种坚定与自豪,那是历经无数艰难困苦后,沉淀下来的光芒。两人相见,无需过多言语,只是一个深深的拥抱,千言万语、复杂情感,都在这一抱之中传递。
赵原带着李佳琦,来到一处观景台。站在这里,整个绿色工程的壮丽全貌尽收眼底。赵原开始详细介绍项目的实施过程,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种种困难。
一开始,面对这百平方公里的石山,想要让绿色在这里扎根,简直难如登天。土壤贫瘠得厉害,抓一把土,几乎看不到什么养分;水源也极度稀缺,打井常常是打了几十米,都见不到一滴水。恶劣的自然条件,让很多人都觉得,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甚至有人劝赵原放弃。
但赵原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他偏不信邪,没被困难吓倒。他带着团队,一头扎进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分析里。白天,他们在石山上四处奔波,采集土壤样本、勘察地形;晚上,就在简陋的工棚里,查阅资料、研究方案,四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资源。
为了改善土壤条件,他们从几十公里外,运来肥沃的土壤,一担一担地往石山上挑,进行客土改良。那过程,又苦又累,可没有一个人喊累。同时,他们积极探索节水灌溉技术,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和滴灌、喷灌等手段,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解决了水源不足的难题。
在树种选择上,赵原和团队请教了众多林业专家和学者。他们做了无数次试验,种下一批又一批树苗,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经过反复筛选,最终确定了一系列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树种。种植时,还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抚育管理措施,精心呵护每一棵树苗,确保它们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