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这位靖国公,大明左都督府的左都督,定国大将军,却躲在在顺天国公府的被窝里,搂着美妾造娃的同时,不忘含饴弄孙,一副不问世事的样子。
暗中王宇一直用臭皮囊化身闯王,带领着闯军在东南半岛和中南半岛为汉人开疆拓土。
宣德十一年
今年,已经是王宇来到大明的第二十个年头了,历经大明三朝,大小五十余战,从无败绩。
算算岁数,王宇都已经是年近四旬的老汉了。
性格跳脱的大女儿,嫁给了被贬为东平侯朱勇的嫡子,外孙也有了。
不得不说成国公朱勇真惨,王宇带来的蝴蝶效应,直接让他家祖传的国公之位被撸了。
不过和王宇成了儿女亲家,这事倒也算弥补了他。
至少大明还真有土木堡之变的话,王宇还是会保下这个朱勇小老弟兼亲家公的。
王宇和胡善祥的嫡长子,更是参加去年科举,然后...
光荣的没考上
不愧是王宇的亲儿子,没啥学习的天赋。
生下来就是靖国公的嫡长子,加上王宇压着他弃武从文,他也没啥学习的动力。
宣德皇帝朱瞻基这位姨表伯父,为了不让王宇丢脸,还是给他荫袭翰林院侍读一职,俱从七品。
简单换过来说,就是先当个帮阁老起草文书的秘书偶尔有监督皇室子弟读书的机会,然后慢慢的再给他走养才储望的路子。
等将来科举,这翰林可以去做监考官,那一年的考中的举子,基本都可以算是他的门生。
这些人到大明各个地方做官,待他桃李满天下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入阁之事了。
这就是大明阁老潜规则,必须翰林出身的原因,别说,还真有一定道理。
有了遍布各地的门生支持,你这阁老的政策才能落实到地方啊!
所以面对宣德皇帝朱瞻基的示好,王宇也识趣的带着大儿子,主动去宫里一番谢恩,与这位表哥拉拉家常。
宣德皇帝朱瞻基只是忌惮王宇在军中的威望而已,并不是要除掉这位大明的国之柱石。
所以王宇近十年不问世事之后,只顾着沉溺于美色,王氏子弟的在军中的发展,反而变得比以前顺畅起来了。
王氏子弟在大明一众勋贵中,大有成为明军中层的绝对力量的意思,能切开将领和底层士卒的联系。
没办法,王氏子弟繁荣昌盛,和王宇的努力分不开,王宇的大孙子都出生了,他的一些叔叔、姑姑都还在娘胎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