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船队抵达建康之时已是未时,阳光毒辣。
白野站在船头,远远的就瞧见渡口之上人头攒动。
这也不能说赵构少见多怪,从南渡以来,他就没真实见过这么大一笔进项。
每年的税收都是左手倒右手,甚至还要补亏空,钱货还没见着就已经没有了。
因此,除了赵鼎,赵构还派出了户部尚书。
只是原本的户部尚书章谊在月前病逝。
要说这章谊也是颇受赵构看重,为人宽厚,任台官之时,从不以怨谋私,就事论事,立朝论事,奏疏无虑数十百篇,皆为经国济时之策。
因此,如今站在赵鼎身侧的便是试尚书户部侍郎李弥逊。
自怜头白江山里,回首中原正鼓鼙。
作为李纲的好友,拥有着共同的政治主张,李弥逊自然也是坚定的主战派。
翻翻史书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绍兴第二次和议前后的赵构,完全是两个人。
至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又是一笔烂账,后人也不会去深挖其究竟。
白野扶着师娘裴氏下船。
“你们闲谈公事,不必记挂与我。”
李弥逊行礼赞道,“国夫人高义。”
白野与众官员一一见礼,自家先生处倒是不急,于是对李弥逊开门见山的说道,“李尚书,此行共大船69艘,小舟帆板百三十余。
山阴夏收共计98万余石稻谷,得米,糠共57万余石,山阴自留两万,壮城军犒赏一万,此行所携米粮不过4成,烦请李尚书签发公文,再征调一些船只,这是一应收支记录。”
当然,山阴百姓的马车骡车也是要补贴的,还有船夫的工钱,只是不多,反正报表上已经写了。
这方面根本没人敢作假,也没必要。
一众官吏呆若木鸡,李弥逊好半晌才反应过来,涨红着脸连说了三个好。
白野招呼了一声陆游,拍了拍他的肩膀,接着对李弥逊继续说道,“李尚书,这是陆游,亦为我山阴主簿,别瞧他年岁不大,学识可不小,剩下的就交给他们吧。”
陆游努力绷紧,一脸严肃,生怕一放松就笑出来,行礼之后还隐晦的踮起脚,微微抬起下巴。
李弥逊笑容和煦,竖起一个大拇指,“路家三郎,较于去岁倒是长高了不少,厉害。”